建议/提案提出者: | 易杰祥 | 建议/提案号: | 2 | |
标题: | 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建议 | |||
建议/提案内容: | 一、我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制定了《通州区镇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2018-2020)》,投入大量资金新建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不断推进项目建设。根据有关资料,三年来,我区新建管网100多公里,实际投入资金近8000万元,农村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有效改善了我区农村的生活环境。 但在推进过程中,仍然有不少难点,痛点,诸如生活污水的收集治理难,污水排入河道,影响了农村环境治理整体进程;资金主要用于污水治理厂(站、泵)的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作用发挥不明显;因农户分散,村镇分布范围广,管网铺设相对较为滞后,专业技术人员匮乏,运营维护不足,等等,如何加快推进我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为当务之急。 二、存在问题: 1、资金筹措不足:我区污水治理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大,筹措难。农村污水治理资金主要来源于镇、区两级,用于镇村污水处理厂(站)、化粪池等项目,资金投入占比低。特别是管网铺设,除了集中居住区,农户分散,管网铺设范围大,加之规划拆迁等问题,更谈不上雨污分离,目前仅限于离镇较近的村户,未能全覆盖。污水处理设施有镇村自建,也有住建、环保牵头,建设标准不一,投入多少不一,质量好差不一,有的甚至是无效投入……这些对于资金需求较大的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来说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2、技术力量不强:据了解,村镇污水处理尽管纳入了我区城镇污水处理系统,但是,村镇相关技术人员多数未经专业培训,专业水平不高,有的解决不了应急性技术难题,有的镇村只有一个人应对整个镇村的设施巡查与维护,农村污水处理厂(泵、站)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3、运维管理不够:当前,我区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项目部分明确了运维管理单位,由相关环保产业公司来负责运维管理,对于我区分布广泛的农村污水处理项目来讲,显然运维不够;更何况主要由所在村居自行运行管理的,运维管理更为薄弱,局限性大。加之长效管理机制缺失,导致运营维护不到位,造成有关设施闲置、更新不及时甚至损坏。 三、有关建议: 一、统筹规划,破解资金投入难题。结合全区行政规划,对全区农村污水管网、设施建设情况进行摸底,核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础信息,理清实际需求,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实施计划,分阶段、按步骤推进全区镇村污水治理工作,切实将农村污水治理工作落到实处。继续将农村污水治理列入民事实事工程,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投入,并将管网铺设作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投入的重点项目。要加大财政投入补助力度,除将运行资金纳入区、镇两级财政预算外,要积极破解资金筹措难题,一是向上级财政争取部分资金,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出台有关地方政策,合理收取一定的排污费;三是引进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治理工作,从而缓解资金压力,确保农村生活污水管网铺设早日全覆盖。 二、培训引路,破解专业人员难关。按农村污水治理需求以及实际设施实际数量引进、配备相应的专业运维与技术人员,并开展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持证上岗,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效能以及专业水平。同时,根据与有关环保产业公司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利用产业公司专业实战能力和指导作用,以弥补农村污水治理专业力量的不足。 三、完善机制,破解农村污水处理运营困局。一是制定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建设、运维、专业技术等标准,完善管理体制,形成区-镇-村三级管理体系;二是完善目标考核机制,制定目标,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实行清单化管理,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三是完善监管机制,定期、不定期巡查,对负有运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开展日常运维工作予以指导和监督,强化对运维专业公司和村镇污水治理工作站的监管,确保农村污水治理措施的落地。四是分类施策,提升运维管理效能。借鉴学习其他省市先进经验,统筹农房改造、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河道治理、农村生态养殖、农田土壤保护等工作,对未纳入专业运维管理的存量设施,污水处理厂(站、泵)等进行分类管理,通过第三方参与农村污水治理解决农村小型设施运维缺失的问题;同时,通过环保产业公司的定期运维管理,确保纳入管网的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四是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动员农户、企业参与治理工作,增强人民群众的责任感,让民众自觉参与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中来,营造良好的治理氛围。 |
|||
承办单位: | 主办: | 住建局 | 协办: | 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 |
答复日期: | 2021-06-24 | |||
答复内容: | 易杰祥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环境改善需求的不断提高,多年来,我区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事业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城市到乡镇,再到农村不断延伸、不断发展,初步完成了全区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体系的建立,全区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领域,通过“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行动”以及“通州区镇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的实施,我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快速发展。2020年底,全区207个涉农行政村居中有193个村居生活污水得到了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93.24%。 在积极推进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站提标改造的同时,按照“能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的原则,因地制宜,自主选择适合本地实际的处理工艺及设备。2020年,我区开展分散农户生活污水治理试点,主要采取分散式无动力处理模式完成518户分散农户生活污水治理。2021年,我区将对1.7万户分散农户生活污水进行治理,全面提升农村水环境质量。 二、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领域内存在的问题 1、村庄项目建设资金庞大,筹措困难。按照《通州区镇村污水治理实施方案(2018-2020)》明确的建设计划,项目总投资5.892亿元,这仅是完成12座厂(站)提标改造、68.8公里污水管网建设以及76个村庄污水治理所需的资金。如果对全区农村15%左右的农户,即约4.8万户农村住户开展污水治理(原PPP项目可研报告中确定的治理数),资金投入约8.64亿元(按照每户1.8万计算)。若对全区22个撤并乡镇开展污水治理,资金投入约1.1亿元(按每个镇500万元计算)。仅此两项,总投入约9.74亿元,资金需求十分庞大,筹措比较困难。 2、镇级污水处理厂/站管理相对较为粗放,缺乏健全完整的运行管理制度,缺少信息化管理手段和水质检测能力。部分镇级污水处理厂/站临时兼职人员偏多,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施工力量不足,污泥处理设施基本处于闲置状态。虽然2018年以来我区对镇级污水处理厂/站进行了新一轮提标改造,但如后期没有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必会降低国有资产运营效益。 3、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缺失。多年来,全区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形成了多头参与、多部门实施的局面,特别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有镇村自建,有环保牵头实施,也有住建牵头实施,质量参差不齐,标准无法统一。同时,设施建管分离,有人建、无人管的现象较为普遍。现有的146座小型生活污水治理设施中,2019-2020年各镇/街道新建的74座和2018年我局实施的20座村庄污水治理EPC项目基本明确了运维管理单位、明确了运管时限;2017年前的均由项目所在地村居自行管理运行,专业运维人员以及运维经费的缺失,势必影响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下一步打算 针对存在的问题,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我局将从以下方面着力,切实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 1.明确路径,编制专项规划。今年上半年,《南通市通州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印发实施,规划时限近期2025年、远期2035年。结合近期专项规划,确定“十四五”期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标,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2.多措并举,增加资金投入。据财政部门统计,近三年来全区累计投入2.2亿多元,保障全区污水治理网络顺利运转,并逐步改善提升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升。2021年,我区将继续投资2.1亿元,开展农村散居农户生活污水治理以及完善城镇污水管网建设。下一步,我们还将采取积极争取上级补助、申报债券资金、统筹盘活存量资金资源、探索引进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治理等措施,切实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投入,提升治理成效。 3.部门协同,形成治理合力。2021年,生态环境局牵头起草《通州区2021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两提升”工作目标:即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户覆盖率,新增受益农户1.7万户;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率,到2021年底,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率提升至95%。文件提出包括开展已建设施“回头看”、同步开展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大执法监管和宣传教育力度等13项工作任务,并且落实到牵头部门,同时也明确属地管理职责。与此同时,生态环境局今年将重点开展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督促运营单位建立自行监测制度,对超标排放行为进行严格查处并纳入信用体系监管。此外,攻坚办农水组正在开展已建成设施排查,计划6月底前将全部排查一遍,针对管网入户率低、管网损坏、设施运行不正常、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并进行整改,确保实现2021年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到95%。生态环境局将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开展例行监测和有效运维,确保建设项目持续稳定发挥功效。区人居办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牵头部门,及时每月分组到村督查,摸清农村生活污水分散现状。今后将加大月度督查力度,同时将农村散户生活污水小型设施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季度考核中。 4.完善机制,推动水务一体化。2021年5月,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印发《南通市通州区水务一体化实施方案》(通办发〔2021〕25号),以整合涉水资源资产、理顺管理体制、降低供水成本、保障水质水量为重点,打破城乡界限,全面整合城乡供水公司、污水处理厂(站),组建区级水务公司,通过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规模化发展,着力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现代水务运营管理体系,实现对城乡供水、污水处理等涉水事务的统一有效管理和水资源的统一高效调配。 5.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分散农户生活污水治理示范效应,依靠镇村组,积极调动农户、企业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把公众从旁观者变成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参与者和监督者,努力营造群众爱护河道水域环境、参与美好环境创建的浓厚氛围。 感谢您对我区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