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李耀菊 建议/提案号: 37
标题: 关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状况,从公有经济的“有益必要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经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限制发展到提倡鼓励发展的历程,现如今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目前民营企业的部分现状:

(一)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民企在融资方面较非民企存在较多的阻碍;

(二)管理水平与之前相比有所改善,但管理水平还是低下,大多数民企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庭式”和“亲戚式”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以致极大的限制了民企的活力;

(三)人才资源紧缺。人才匮乏已逐渐成为困扰民企发展的主要“瓶颈”,与国企相比,民企规模小,专业能力不足,其人才资源状况经常处于“两难”境地,一是人才难求,二是人才难留。

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汇聚创新创业人才。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深化人才发展机制体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活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民企中来。我这里说的人才不仅仅是高端人才,还包括普通一线员工(熟练工)。

1.促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

今年政府也组织我们企业去广州等地政产学研合作项目,但总体感觉还是与企业的切合度不高,主要是产和才不匹配。建议坚持以产引才,以才兴产,推动产业与人才融合发展。

2.增强校企合作项目。

依据用工短板等问题,校企深度融合,校企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多渠道,建设人才梯队,给企业提供更优质的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 大力引进高端“塔尖”人才。

重点是引进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创新团队。引进时要简化程序,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不能因一些条款而把人才拒之门外。

4.维护一批普通一线员工。

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一定要维护普通一线熟练工。

不能因待遇等问题流失这部分人员。

5.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绘制人才地图。

(二)加强人才培养。

1.加强对民营企业家进行培训,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

企业家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应根据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争取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整体素质。

2.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

积极引导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新产品的研发,技术创新等工作,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制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管理办法,特别是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多渠道提高现有人才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待遇。

(三)政府应及时出台、更新相关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向民营企业积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定期开展商品知识、商标保护等培训,提升民企的综合能力。

承办单位: 主办: 区发改委 协办: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组织部(人才办)
答复日期: 2019-06-12
答复内容:

李耀菊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的建议收悉,所提建议很有见地,对我们今后开展工作很有帮助和指导作用。对此,我委非常重视,现答复如下:

民营经济是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创业创新的主体力量、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2018年底,全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数超10万户,年均增长超20%,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60%,税收比重超70%,民间投资比重超80%,吸纳就业人口比例超90%。

近几年,区政府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积极采取政策措施,在政策扶持、金融扶持、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先后制定了10多项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文件,初步形成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科技创新、人才开发、新兴产业创业投资等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并最新出台了通州区《关于落实省、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的行动方案》。2018年,区财政积极落实各项政策,全年兑付各类扶持资金3亿元,向上争取企业扶持资金1.2亿元,扶持企业417家。

二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搭建信贷平台,设立信贷资金风险池、担保类基金,初步建立了引入金融资本共同扶持企业转型发展的新模式,设立贷款补偿基金20500万元,向区内15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贷款近133713万元;设立担保基金23300万元,累计为120多家企业提供担保10亿元。

三是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始终把人才优先发展摆在核心位置,进一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聚力打造涵盖政策支持、平台支撑、引育并重、服务配套“四位一体”的产业人才生态圈,人才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强。目前,全区共落户人才项目381个,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676名,其中海外院士、国家杰青等顶尖人才66名,入选省“双创计划”85名、市“江海英才计划”130名,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四是强化企业家培养。区委、区政府从2011年开展实施“千名企业家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先后与南京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河海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举办七期EMBA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深化民营企业管理者的培养,注重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企业管理人才,共培养优秀民营企业家600余名。今年5月与浙江大学联合举办企业家高级研修班(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研修班立足全区人才工作和民营企业需求,针对通州经济发展和企业家的特点,定位于创新变革、行业前沿、战略决策、国际视野、转型升级、团队打造的阶段性培养计划。通过系统培训将极大提升他们企业管理能力,拓展思维眼界,为推动企业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五是积极开展企业人才培训。2018年以来,共组织44家企业参加市举办的5个批次的中小企业管理培训讲座;组织企业赴浙江大学参加了“南通新时代下转型升级专题”研修班,帮助拓宽企业人才视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组织企业财会人员参加南通市人行组织的小微产品政策宣讲会;举办企业财税管理业务知识讲座,全区共300多家企业参加了此次活动,受到了企业财务人员和乡镇的一致好评,为企业发展提供理论学习和研究平台。

近年来,我区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阻碍,下一步,为了进一步扶持民营企业,促进全区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出台新惠企政策。抓紧研究出台《通州区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拓展宣传渠道,让企业尽快了解新的惠企扶持。

二是强化金融扶持。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深入开展企业金融服务“家家到”、政银企对接“镇镇行”,力求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和银行信贷投放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引导促进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政策倾斜。完善监管考评,把各银行支持民营企业的放贷业绩作为对各银行年度考评奖励主要指标之一,督促各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深入推动金融机构产品创新,通过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推出科创贷、信用贷、循环贷、退税贷、无还本续贷、农保贷以及贷款信用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贷等金融产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发展。提供转贷过桥服务,成立由政府引导、企业资金参与的中小企业应急转贷基金,为区内企业转贷服务。

三是优化人才招引政策。提高人才和产业匹配度,围绕通州重点产业、特色产业,牵头组织“产业人才大调研”活动,宣传发展政策,摸清企业需求,支持企业培育和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留住各类人才,一方面,重点引进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创新团队,精简高精尖人才的引进程序;另一方面,针对我区特色劳动密集型产业,例如家纺、服装、建筑等,培育并留住普通一线熟练工。做好人才引进后续保障,加快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在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和定制服务,进一步增强对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加强本地校企对接合作办学力度,支持企业发展实训基地,扩大企业定向订单招生办学比重,利用本区现有职业院校,针对我区现有企业及计划引进企业的主导产业链关键环节,制定“靶向培育计划”。

四是强化企业家队伍建设。大力弘扬“坚苦自立,创新致远”的通州企业家精神,加强企业家队伍培养。把企业家尤其是新生代企业家的培育纳入政府人才培训整体规划,从优秀企业家、中青年企业家、企业家后备人才三个层面,梯次培养各类创新创业人才,采取政策激励、高端培训、重点扶持等措施,不断提高企业家的创业创新、资本运作等能力,努力培育一支精通现代管理、勇于开拓创新的企业家队伍。

五是实施民营企业培训计划。组织企业家和创业者学习新常态下组织推进工业经济的新理念、新思路,为企业家和创业者提供实用有效的培训与管理咨询解决方案。组织企业参与各类产业协作配套对接会,为企业供需双方提供对接平台。组织重点企业家到先进地区学习发展总部经济、服务制造化、智能制造、做大做强的好做法好经验,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创新素质,增强民企发展后劲。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南通市通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9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