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邱东锋 建议/提案号: 268
标题: 关于提请关注孤寡(空巢、失独)老人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随着当前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社区和农村的孤寡(空巢、失独)老人较多,而老人大多体质较差,生活中经常发现老人独自在家发生意外甚至死亡多日无人发现的情形,较多选民建议采取定期联系、定时点到或者动员其到养老院集中照顾的方式来加强关爱,让老人老有所养。

承办单位: 主办: 民政局 协办:
答复日期: 2018-03-14
答复内容:

邱东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请关注孤寡(空巢、失独)老人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区孤寡(空巢、失独)老人现状

1、从生活有无经济来源的角度,分类厘清孤寡老人。

(1)政府兜底供养的城市“三无”、农村“五保”孤寡老人。据统计:2018年4月全区特困集中、分散供养的城市“三无”、农村“五保”老人3423人,其中,集中供养985人,政府安排在各镇(街道)敬老院入住。整体状况是年龄较大,65%以上不能和不会自理生活,35%的疾病缠身,失能、失智的占少数;分散供养2438人,其个人不自愿申请入住敬老院,自行选择独自居住,他们每月靠政府特困补助750元,其中镇(街道)医疗统筹110元/月,自行可支配640元维持生计,待年老多病可转入敬老院供养,特困集中老人在敬老院其吃、穿、住、医、葬政府统包,亦无忧患。

(2)有经济来源的孤寡(空巢)老人。有经济来源的孤寡老人,一类是年轻点或身体尚硬朗的群体,生活得较有品质,有的选择消费外出旅游,有的参加着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还有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国家和社会发挥余热等等;另一类是年龄大点,身体跟不上了或积劳成疾的孤独老人,他们大都选择了进入机构养老,据统计,全区民办注册的养老机构8家,公建民营1家,就有1059人已入住。

(3)经济困难的失独家庭孤寡(空巢)老人。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家庭,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积极践行者,对降低人口出生率、抑制人口过快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失独家庭的出现是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可以说是政策所迫、意外所致、生理所限。帮助失独家庭解决生活困难,化解心理障碍,既需要有国家政策法规的保障、政府的帮助,还需要全社会的关爱。①经济收入偏低。据调查,2017年底,我区失独家庭有2230人,有一半以上的失独家庭收入达不到当地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农村失独家庭没有任何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赖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政府救助(城乡低保、五保供给)等方面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城镇失独家庭除部分领取退休金的有较为固定的经济收入外,其他失独家庭的经济状况跟农村失独家庭相似。独生子女因病去世的家庭经济困难问题更为突出,这些家庭在支付大量医药费后陷入经济困难,占到所有返贫家庭的50%以上。②精神创伤极大。失独家庭的精神创伤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源于内在创伤。在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后,失独老人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心理变得脆弱和敏感,容易陷入精神抑郁,甚至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疾病。另一方面来源于外来创伤。一些人把失独者视为不祥之人,他们所给的东西也被视为不祥之物,这种来自社会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无疑更刺痛了失独老人的心。因此,相对于物质帮扶而言,失独老人的精神慰藉更为迫在眉睫。③养老就医极难。据调查显示,失独家庭普遍存在患病率较高、生活资源缺乏、养老困难等特点。“他们不怕死,只怕老,只怕病”。如何养老就医就是他们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4)介于既无生活经济来源且又不属于政府兜底供养的孤寡(空巢)老人。这部分群体占整个孤寡(空巢)老人群体比例较高,80%以上的老年人仍支撑脆弱的身躯在劳作,20%的因病、残疾等,可以说是低保或低收入户的边缘老人,他们的生活就显得更加艰难。

二、对孤寡(空巢、失独)老人的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资源效力发挥不力。我区大部分社区(村、居)建设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没有能发挥有效效应,辖区内老年人特别是孤寡老人虽采集在数据库内,但是没有很好的按老年人的各种状况分类、分户管理,上门核实调查、跟踪服务。容易出现纰漏。

2、社区人力资源和财力欠缺。社区(村、居)干部人手少、事务重,且管理辖区内人口规模大、范围广、变化快。对孤寡老人服务少、缺少沟通交流,没有监管机制和事后监查。同时社区经费少也是一个主要原因,长期投入不足等等,导致服务和监护跟不上。

3、老年人传统思想观念束缚了不愿走出家门。由于我国老年人传统的思想观念僵化、顽固,对外界的新生事物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参与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还没有形成习惯,特别是农村社区的老年人尤为明显。根据统计,目前我区19个敬老院入住特困人员985人,床位数为2584张,入住率38.11%。所以,通过这项数据即表明老年人是很难走出家门的。

三、今后对孤寡(空巢、失独)老人养老服务打算

1、建立健全辖区内老年人数据台账(卡)。(1)采集辖性区内老年人数据,建立信息数据库,老年人的基本信息、扩展信息分类管理,尤其是对孤寡(空巢、失独)老人实行单列。(2)按季度刷新,实行动态管理并上门核查核实信息。(3)对辖区内老弱病残、特别是孤独(空巢、失独)老人一定要落实专人监护,随时掌握空巢、失独家庭老人的动态。

2、全面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正常运行

(1)配置岗位人员,落实人员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按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的标准,落实岗位人员的配置,安排其人头经费,并将其列入财政预算是长期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之根本,也是步入老龄型社会的必然要求。(2)多渠道、全方位做好宣传工作。大力宣传社区(村、居)居家养老是老年人休闲喘息、精神慰藉、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助餐配餐以及日间照料的场所,把老年人引导进来,让老年人逐步形成习惯,真正让老年人获得质感、达到老有所安效果。(3)努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智能化“一键通”)制度。倡导文明的“一帮一”、“多帮一”和“邻里关怀”的文明风尚。对特殊困难的老年人,特别是困难的孤寡(空巢、失独)老人,社区(村、居)要安排责任心强的人员实行“一对一”政府购买服务和照料制度,主城区街道实行智慧养老“一键通”服务,做到为老年人尤其是孤寡老年人养老服务要遍地开花,不留死角和后患,并定期对服务的质量和服务的效果进行评价评估。

3、发挥老龄委各成员单位、其他社会组织的职能作用

(1)充分发挥老龄委各成员单位的作用。发挥老龄委各成员单位政府的职能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涉老服务项目,特别是在“敬老月”期间通过上门慰问、陪聊、服务需求、医疗保健等活动,让老年人特别是孤寡老人有获得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2)动员全社会关爱老年人。发挥老年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全方位的为老年人开展活动。发挥基层社会组织作用,通过企业捐赠、动员家乡成功人士回报家乡,为老年人办好事、实事,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使老年人晚年生活得更有尊严。

4、建立孤寡(空巢、失独)老人不可抗力和重大疾病的举措。

(1)建立应急机制。孤寡(空巢、失独)老人在遇到发生自然灾害、不可抗力以及危及生命安全财产损失等情况时,社区(村、居)干部第一时间要做出反应,迅速妥善地应急处理,安排好孤寡(空巢、失独)老人,帮助和解决他们基本生活需要,迅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发生意外伤害要迅速及时地得到救治。

(2)加强对孤寡(空巢、失独)老人自我防患意识宣传。社会(村、居)平时要多与孤独老人进行沟通,定期上门服务,雪中送炭、问寒问暖、情感传递,向孤独老人宣传各种自我保护的常识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增强孤独老人的防患意识和抵御外部干扰的能力,从而让孤独老人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

最后,感谢您对我区孤寡(空巢、失独)老人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南通市通州区民政局

2018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