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丁俊荣 建议/提案号: 008
标题: 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区传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传统中小企业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需要传统中小企业的大力巩固和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区传统中小企业,包括钢丝绳、印染、化工、纺织、机械、电子等方面的我区传统中小企业,目前普遍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艰巨任务。特别是在国际国内的大环境下,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新要求下,加快传统中小企业创新转型、提档升级已是迫在眉睫,这对于我区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调研情况来看,目前我区传统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制约:

一是传统中小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在企业管理和发展方面缺乏创新思路,对“高、新、尖”的原始技术研发,缺乏创新意识。企业家风险意识保守有余而改革创新热情不高,是我区传统中小企业的共性。尤其是在纺织、印染、钢丝绳等行业的传统中小企业中,还有极少数不但没有想方设法实施技术改造,反而千方百计在逃避监管、偷排污染物方面下功夫。

二是技术创新投入不足。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在科技研发投入方面能力有限。我区传统中小企业中建有技术研发中心的不多,研发投入、发明专利也不多,传统中小企业中相当部分处于中低端恶性竞争的尴尬境地。

三是科研创新平台不够。虽然目前我区一些企业建了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也引进了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但这些平台大多注重对新兴行业的技术研究,而对传统行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引领方面还不够,不能满足传统行业的技术升级需求。

四是企业创新渠道不多。目前我区企业的服务平台主要还是以自发组建的行业协会组织为主,这类社会性组织在引导行业向高端发展和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上能力还偏弱,行业技术发展、科研技术人才等方面缺乏权威信息平台,传统中小企业获取相关创新科技项目的渠道不畅。

为此建议在下一步工作推进中,以科技进步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支撑,充分激发传统中小企业的主体作用,推动优质传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建议加强对传统产业的规划引领,促进绿色发展。加强环保安全倒逼,淘汰低端落后企业,建议要加快建立对企业的一个综合评价平台体系,推动现有企业向集约高效、优质绿色的方向提升。特别是对钢丝绳、印染等方面的企业,要按照企业集群,产业集聚的发展规划,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各镇区园街道依托产业基础,因地制宜,集中资源力量培育特色产业,引导关联企业逐步向平台集聚,逐步形成鲜明的区域产业特色。

二是加强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建议根据行业特点研究出台相应激励政策和操作细则。要着力提升对优势传统企业创新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要促进传统中小企业做强做优,激发企业创新潜能,在优势传统企业中培养创新“小巨人”。要注重引入产业经济总部,通过引进行业老大,设立总部产业经济,带动本地产业经济及其关联产业经济的发展,提升我区传统中小企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三是加强平台领航,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支持传统中小企业瞄准新兴产业、高端产业建设高端创新平台,鼓励传统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设合作平台,进行产学研深度合作。成立行业专家顾问团,对我区的传统特色行业、优质企业定期问诊把脉,共商发展对策,提升企业发展水平。设立行业检验检测中心,梳理我区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特质,建设专业的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从而带动产品提质,行业提升,产业集聚。完善资本合作平台,支持有创新创业追求的传统优势企业纳入发展平台中,帮助更多中小微企业在更高层面、更广领域引入创新资源和资本支持。

四是加强公共服务,进一步拓宽信息渠道。强化传统中小企业家培训,引导他们转变发展观念,提升他们的综合管理能力,切实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强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通过定向委培、订单培养、合作培养等方式,加强企业劳动力储备及特殊技能培训,解决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问题。完善行业信息网络平台,鼓励传统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到“互联网+”行动计划中来,用好线上线下两种资源,切实解决企业在产品开发、工艺革新和技术改造中出现的难题。

承办单位: 主办: 发改委 协办:
答复日期: 2018-03-14
答复内容:

丁俊荣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区传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的建议收悉,所提建议很有见地,对我们今后开展工作很有帮助和指导作用。对此,我委非常重视,现答复如下:

中小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生力军。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升级转型时期,部分中小企业因前期发展模式不清晰,转型比较慢,现在面临一些困难也是难免的。近两年来,我区传统产业结构升级不快、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技术创新能力较弱。这些困难,是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阵痛”,也是转型升级所带来的“倒逼”压力。

一、通州区为中小企业转型发展所做的努力

一直以来,区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积极采取政策措施,在政策扶持、人才引进、创新培育等工作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中小企业的提速发展,努力打造一个健康良好的政策环境。

1.强化政策引导,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为做好我区工业企业经济运行的监督和扶持工作,2015年区政府办公室印发的《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转型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通政办发[2015]55号),从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强化企业规模培育、支持担保行业发展、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到支持绿色发展和两化融合等几个方面,都为中小企业有效破解困局、减轻企业负担,激励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发挥了政策性保障作用。尤其是在引导企业技术改造和支持担保行业发展上加大了奖励力度,对中小工业企业新增设备技术投资额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按设备技术投资额(备案后、清单内、不含税、已付款)的10%给予补助。并对提升企业技术和产品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发挥重要作用的给予专项补助。

2.做好品牌宣传,提升中小企业产品层次和创新意识。

2016年以来,针对市场需求不足的新形势,我区通过政策引导,积极组织区内中小企业参加上海家博会、江苏产品万里行、中国工业博览会、上海食品机械展览会、大连海事展等以及各类国家级行业展销会等对参加符合经信部门认定的市场展销会企业,家纺、服装行业按展位费80%给予补助,其他行业按展位费50%给予补助,单个企业补助额最高不超过20万元。这些活动开拓了我区中小企业的视野,提升了其产品的知名度,帮助中小企业掌握了行业发展新趋势、转型升级的新方向。

3.突出成长培育,不断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和“科技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的申报工作。

根据市经信委《南通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通州区大力引导企业创新发展、高端发展、绿色发展,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提升综合实力。江苏东源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2017年度南通市科技小巨人企业。为振兴实体经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去年省经信委印发了《关于印发江苏省专精特新产品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实施意见》(苏中小科技〔2017〕185号),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中小企业产品和产业层次。今年这项工作也如期组织开展,发改委大力宣传,组织了区内符合条件的相关中小企业积极申报了省级专精特新产品和科技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目前我区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产品2个、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力争到2020年培育一批在产品、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型企业。

4.突出智力支持,不断完善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环境。

我区积极落实省、市人才新政要求,制定出台了通州人才新政21条,鼓励推动科技创新产品成果先行先试,对通州人才创业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可采用单一来源的方式进行采购,以此来推动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加快孵化进程;我区连续13年举办了通州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洽谈会,2017年,通州区第十三届高洽会在上海举办,4名院士以及各高校科研院所近300名专家学者参加,4个驻沪招才引智工作站现场揭牌,12个项目现场签约,形成了轰动效应,扩大了通州招才引智的品牌影响力;主动申报了省人才发展机制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建立了人才项目预评审机制,构建了“拨投保贷贴”产品金融扶持体系。此外,依托南通高新区等六大主力平台,重点打造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到配套产业园”全过程的点线面结合,三横三纵分布式的人才项目产业集聚带。江海智汇园、江海圆梦谷先后竣工并投入使用,为我区中小微企业人才培育搭建好孵化的平台。

5.突出企业培训,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家的创新转型意识。

2017年,我区先后组织近60名企业家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并有重点的组织企业家赴浙江杭州开展对接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开拓市场;组织企业家赴广西东兴、新疆喀什开展“边贸行”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新路径;在石港科技产业与组织110名企业管理、财务人员开展“财税和企业管理业务知识讲座”。2018年,发改委积极组织区内企业参加各类企业管理培训活动和讲座,截止到目前,先后共组织了44家企业,参加了5次相关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培训和管理讲座。进一步拓宽了企业经营者视野,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更好适应新常态下企业生存环境。

二、当前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传统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我区传统行业中小企业规模小,研发投入也就相对较少,技改能力欠缺,尤其是在纺织、印染等行业中的传统中小企业,缺乏积极创新的意识,企业家风险意识保守有余而改革创新热情不高,对一些市级、省级的创新科技项目的申报意识较为薄弱,甚至有些企业还停留在故步自封的境地,这大大制约了传统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

2.资源要素制约严重。

去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受土地指标的制约,工业用地增量不足,造成优质企业难扩张,新企业难设立,新项目落地难。发展势头较好的中小企业往往是“哪里有地,哪里走”,阻碍了产业的优化布局。另外,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新要求下,能源、运输、原材料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给处于微经营的中小企业带来了更多挑战。

3.中小企业用工问题突出。

近年来我区致力于引进了一些高层次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但是引进难,留住更难。高端人才一直处于相对紧缺状态。而招工方面也是困难重重,传统中小企业对一线操作工缺口最大,需求量大,而现在技术工种的紧缺,外来工人的流动性大、企业员工的薪金待遇问题,导致了传统中小企业工人流失速度快,招工日益困难。这对企业和政府,在人才招引和招工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下一步我区继续扶持我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打算

一是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大培育我区中小微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主动走出去,和外地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共建研发平台,解决核心技术难题,提升企业的自助创新能力;加大对中小企业服务及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支持发展信息服务、人才培训、创业辅导、技术支持、筹资融资、企业信用体系等中介服务机构。定期联合相关部门并成立工作组,深入到所属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进行政策辅导,及时了解和掌握当前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采取“一企一策”或“一企多策”的办法,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二是做强创新创业载体。围绕我区产业布局和基础实际,重点发挥江海智汇园、江海圆梦谷、盛发科技园等区级重点平台的综合承载功能,加快园区产业人才项目加速器建设,确保区内孵化项目本土入园加速,外引成熟项目得以顺利落地加速。帮助部分有条件的企业依托孵化平台建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三是将继续强化传统中小企业家的培训工作。鼓励支持传统中小企业参与到区级、市级、省级举办的各类管理知识讲座,强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引导他们转变发展观念,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强化企业家的创新引领、转型发展的主人翁意识,为促进传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中小企业工作的关心,并恳请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的工作,对我区经济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南通市通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8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