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 丁俊荣 | 建议/提案号: | 035 | |
标题: | 关于深入推进农村河道专项整治、防止农村河道污染回潮的建议 | |||
建议/提案内容: | 从2015年开始,我区全面实施农村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通过三年的努力,全区农村河道普遍得到有效整治,环境污染明显减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持续改善的农村水环境,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和各级领导的肯定。 但是,据了解,目前农村河道专项整治已经告一段落,不少地方有回潮的倾向,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把巩固农村河道整治成果,保持农村河道整洁,防止农村河道污染回潮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事情来抓。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特别是要认识到我们花了三年的努力取得的成效难能可贵,毁掉容易建设难,切不可放之任之,否则我们通过辛辛苦苦努力已经取得的成果将会毁于一旦。 二、措施上更加务实,确保农村河道整治成果得到有效巩固。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和任务,继续落实职责。在组织领导上,做到工作力度不减,组织领导不撤。在工作目标定位上,要在通州区“三年河道整治工作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的整体工作思路的基础上,加以深化,在可能的情况下制定通州区三年河道清洁计划(2018年~2020年),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准确定位。在检查考核中,要有任务有压力,同时还要落实一系列检查和考核奖惩制度。 三、重点上更加突出,努力扫除农村河道专项整治的盲点,促进全区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科学化。重点在推进长效管理上下功夫。具体工作中,在2015年~2017年期间实行的农村河道整治采取“整村推进,成片整治”的模式,以拆除坝头坝埂、新建桥涵、疏浚河道、整修河坡、清理“三网”、打捞沉船等为主要任务的基础上,更多地考虑加强农村河道的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要建立科学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巩固和提高农村河道长效管理运作机制。要继续打造“水美乡镇”和“水美村庄”,继续建设生态河道和水生态廊道,形成特色和亮点。要结合我区全面开展的“河长制”工作,将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工作合力,增加工作动力。要把农村河道整治和长效管理与环境保护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农村实施雨污分流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农村河道的清洁整洁,为农村水环境持续改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
|||
承办单位: | 主办: | 水利局 | 协办: | |
答复日期: | 2018-03-14 | |||
答复内容: | 丁俊荣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深入推进农村河道专项整治、防止农村河道污染回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5年以来,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我区全面实施农村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三年来,全区共疏浚河道1419条段1158公里清淤土方964万方,拆除坝头坝埂3466条,新建桥涵1859座,整修河坡5080公里,绿化河坡2.18万亩,打捞沉船1359条,清理“三网”1.2万口,建设生态河道60公里,实施生态廊道水环境治理50公里,打造了十总、二甲、东社3个“水美乡镇”、东社镇香台村、二甲镇余西居等24个“水美村庄”, 农村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打造了一幅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农村水环境新画卷。 2016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2016年12月,中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2017年下半年开始,我区全力推进河长制工作,河长制工作顺利“接棒”我区农村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成为行动计划的“升级版”,开展了各种专项整治活动,有效的防止了农村河道污染回潮。 一、健全体制机制,提升河长制工作的领导力 (一)组织体系健全。通州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的组织网络,区、镇、村三级河长体系全面建立,全区共落实各级河长1040名,其中:县级河长29名、镇级河长320 名、村级河长691名,实现河道河长全覆盖。 (二)配套制度扎实。区、镇两级河长制会议制度等6项制度全部出台。区河长办出台工作指导文件47个,印发工作动态简报21期,规范了河长交办事项处理工作流程,明确了河长联系部门及镇街工作责任,有效推动全区河长制工作有序开展。 (三)舆论氛围浓厚。落实河长制宣传工作机制。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主题活动,全区悬挂宣传标语1200多条,发放宣传资料、物品13000余份,开展河长制工作咨询6000多人次,专门制作了河长制宣传展板在全区巡回展出。全方位宣传报道各级河长巡河、治河、护河动态,提升社会公众参与意识,营造全社会关爱河道、保护河道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问题导向,提升河长制工作的创新力 (一)基础工作项目化。通州在全市率先启动并完成长江(通州段)、6条一级河道和1条二级河道的“一河一策”编制工作,其余22条二级河道“一河一策”行动计划编制招标工作已启动。制作安装了区、镇、村三级河长的公示牌678块,对跨镇、村的区域性河道还制作安装了界牌71块,明确河长的管理范围。 (二)河长巡河常态化。按照“发现—巡查—交办—督查”的工作模式,大力开展河长巡河工作。不断变换方式,加大巡河力度,对发现的问题积极整改,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截至5月底,我区全面完成河长制APP录入任务,河长登录率100%,南通第一;各级河长实际巡河5064次,发现问题804处,解决问题489个,问题处理率60.82%,问题发现率和处理率全市领先。 (三)“河岸共治”联动化。2017年,通州区委、区政府以中央环保督查交办问题整改为契机,借势借力、趁势而上,从城市发展规划和功能定位出发,试点建立“1+1+N”(属地+部门+联合执法部门)工作推进机制,制定个性化推进方案,倒排时间节点,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第一枪。在各方努力下,通吕运河通灵桥区域11家污染企业全部拆除完毕,拆除面积共计18.4万平方米。 接下来我们将紧紧围绕河长制工作八大任务,全面提升治水管水能力,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体制机制 完善河长履职制度。形成河长巡河、治河、护河的工作体系。河长巡河必须坚持既有形式又有内容,既有布置又有检查。完善联动机制。区、镇、村三级河长体系和“263”专项治理整体联动,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主体作用,在综合管理、人员调配、机制互补、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力量整合。完善考核问责机制。建立责任清单,明确责任部门、重点项目、治理要求、完成时限,逐项交办出去。加强“月点评”、“季评比”和“年考核”,科学评价各级河长履职情况和河道管护情况。 二、突出重点攻坚 1、对全区12个市考(国1省2市6)以上断面实施重点攻坚,不断提升重点断面水质。全面排查断面上下游、左右岸主要排口,以及点源、面源、流动源等,摸清污染成因。制定“一源一策”、形成整治方案,明确目标、工作措施和时间要求,实行问题清单式、销号式管理,实现河道精细化、数字化治理,做到即知即改、边查边改,力争早实施、早见效。如:2018年计划投资600万元,实施通启河川北大桥断面上下游生态清淤2公里。 2、突出问题专项行动。举全区之力,在川姜地区开展生态环境整治大会战,重点推进新江海河及支流沿线违章建筑拆除。截至目前,共拆除违章建筑1180户,清运工业废料51757吨,清理废料及垃圾堆放点1388处、共计400921平方米,新江海河沿岸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开展长江通州段的三无杂船、渔船、住家船专项整治,通过今年1月份的突击行动破解非法船只221条,指定停靠船只112条,驱离异地船只15条。开展全区内河非法船舶整治专项行动,在去年完成通吕运河非法船舶专项整治的基础上,对我区境内内河住家船、三无杂船及岸上附属设施进行全面清除,该项工作计划6月底完成。开展三网清理专项行动,针对三网回潮以及历史遗留的重点、难点问题,以镇(街道)为单位,由属地政府牵头,发改、公安、交运、城管、农委、水利等多部门配合,对河道设置的三网和岸上配套设施进行全面清理。 3、强化水利综合执法。一要加强与公安、城管、环保等部门执法联动,开展岸线占用、排口整治、长江采砂等专项执法行动,及时排查化解水事矛盾纠纷。二要关口前移,加强信息共享,保洁人员、巡河人员、水政队员例行巡查、海事航道发现水事违法线索及时反映,消除存量,控制增量,早发现早处置,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坚持典型引领 1、以“三河”为引领,打造一批区、镇、村级样板河,通过3条市级(通启运河、通吕运河,九圩港)、1条区级(刘新河)、15条镇级、140条村级样板河道的打造,有力有序解决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突出环境问题,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面提升城乡水环境面貌。 2、推进河岸共治工程,重点治理长江和6条市级骨干河道通州段,坚持拆违先行、截污封口、控源减排、建管并重、综合施策。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通过一批重大项目为载体,扎实推进河岸共治。 3、推进河道“三乱”整治,大力推进区管30条河道 “三乱”专项整治行动,专项整治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违法占用河道管理范围行为、违法建设涉水建筑物行为、违法向河道排放废污水、倾倒废弃物行为等。促进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和完善区级联合巡查、部门监管、镇街协同、企业负责的水环境监管执法机制。 河长制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2018年,我区将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继续做好河道综合整治的各项工作,防止农村河道污染回潮,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为农村水环境持续改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感谢您对水利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南通市通州区水利局 2018年6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