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版 / 通州区人民政府
-
2024-08-30板鹞风筝近日,兴仁镇长林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邀请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志清,带领暑期校外辅导班的孩子们开展廉政风筝制作活动,让孩子们从小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风筝寓意“风正”,大家在风筝上画上梅、兰、竹、菊及莲花等象征清廉的图案,写上廉洁格言,...>
-
2024-04-17余西古镇近年来,二甲镇以“尊重历史,还原真实;价值导向,应保尽保;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原则为导向,开展余西古镇保护建设工作。去年11月,二甲镇启动古镇修缮工作,推进街面系统改造、巷道立面修复、牌坊节点修缮等项目。今年,围绕古镇特色单点建...>
-
2024-01-17南通通州非遗传承: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30后”王振兴,从事蓝印花布印染技术已有60个年头,从1958年至今,他始终坚守草木染布——以天然植物的蓝草为染料,生产传统意义上的蓝印花布。在承袭传统技艺的同时,不断创新,首创深蓝、中蓝、浅蓝三种颜色,改变了单一的蓝色格...>
-
2023-11-14通州石港窨糕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近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的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公布,通州区石港窨糕制作技艺榜上有名。窨糕,本名印糕,因每块糕上均用桃红印花而得名,后改名为“窨糕”,是千年古镇石港的一种传统特色糕类名点...>
-
2023-09-27曲艺之乡通州在成陆、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移民带来的多元文化在此交汇融合,为曲艺发展提供得天独厚的底蕴优势,从宋代开始,戏曲、曲艺的演出活动日益频繁,到清代演剧风气更盛,使得曲艺种类不断丰富,曲艺人才不断涌现,中国曲艺、扬州评话的开山始祖柳敬亭就是最典型代表。...>
-
2023-06-07传承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志清在向兴仁镇小花蕾幼儿园的孩子传授板鹞制作技艺。王志清是兴仁镇长林桥村人,从事雕刻及制作板鹞风筝三十多年,首创了蟹壳形哨口、如意形哨口、母子哨口、九连哨口等新品种。卑多敏 张晓云 摄影报道>
-
2023-04-03忠孝文化园忠孝文化园是全国首家以“忠孝”为主题的3A级旅游景区,具有鲜明的明末清初江南园林建筑风格,集教育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置身园内,可以充分感受到忠孝文化焕发出的蓬勃生命力。张峰 摄影报道>
-
2023-01-28南通非遗剪纸传承人剪“萌兔”贺新春通州日报讯(记者 昝润东 季俊杰)剪纸窗花,是不少人家必不可少的春节元素。家住兴仁镇的南通非遗剪纸传承人李海烽用剪刀剪出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兔子,既展现了非遗剪纸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剪出了喜庆祥和的浓浓年味儿。一手拿红纸,一手握剪刀,红纸翻飞中剪刀一开...>
-
2022-09-09乡戏在兴仁镇长林桥村,民间艺人正表演通剧《陈英卖水》。由童子戏演变发展的通剧,有着鲜明的南通地方戏曲色彩,与南通方言、文化俚语、风俗民情交融,拥有数以万计的观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卑多敏 张晓云 摄影报道>
-
2022-06-10展现“沙水渔农”文化五接镇开沙村打造了村史民俗馆,展出老木船等实物展品100余件,展现“沙水渔农”文化。开沙村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有人群繁衍以来,世代以捕鱼和农耕为生,形成了独有的“沙水渔农”文化。卑多敏 肖燕 马正祥 摄影报道>
-
2022-01-25年糕蒸出“节节高”图为兴仁镇长林桥村一年糕加工点,蒸年糕的师傅忙个不停。卑多敏摄通州日报讯(记者 徐艳梅 通讯员 朱晓梅)1月20日上午,兴仁镇太阳殿村23组朱正杰家的小厨房里,白雾蒸腾,米香飘溢,年糕蒸起来喽!蒸年糕时里面可以放入白糖、红枣、芝麻等,不仅闻着香甜吃着...>
-
2021-08-26二甲镇:蓝印花布的发祥地在长江入海口北岸的南通通州,有一座小镇,这镇不大,古运河穿行而过,因煮盐兴盛,得名二甲。这里盛产一种“靛蓝奇花”——蓝印花布,如青花瓷般优雅沉稳、美丽文静,颇受国人偏爱。二甲蓝印花布“掌柜,侬这个花布怎么样?客官!伊人倾城何以美,青江绿水靛蓝花。”蓝...>
-
2021-05-12张氏宗祠图为5月8日无人机拍摄的位于南通高新区謇园内的张氏宗祠旧址。清末状元张謇祖籍通州,张氏宗祠如今已成为教育后人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的基地。卑多敏 摄>
-
2021-04-13窨糕飘香每到春天,“窨糕”几乎是石港人都要品尝的美食,雪白的糕,桃红色的印字,可口的豆沙桂花馅,咬一口丝滑甜蜜,这是石港古镇独有的味道。图为石港老街的一家糕点店的糕点师傅正在加工窨糕。卑多敏 摄>
-
2021-02-08石港腐乳石港腐乳酿制技艺(传统技艺)第三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石港新中乳腐全家福产品国家商务部颁发的“中华老字号”荣誉供不应求,忙碌的生产车间古镇石港历史悠久,唐初建制,堪称千年古镇,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气息浓郁。因得沿海产盐之利,远自明清时起,石港就酱园繁盛,从...>
-
2020-08-26通州忠孝博物馆南通市通州忠孝博物馆是一家涵盖地域人文、军事艺术等内容的综合性博物馆,是南通第24家备案博物馆。馆内收藏展品近400件,包括书法、雕塑、文房、印章等。通州忠孝博物馆揭牌仪式标志着忠孝博物馆在专业化、规范化和普及化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将为繁荣南通文旅...>
-
2020-03-27刘桥老街刘桥镇供稿(杨建彬 金茂娟)悠悠老街,古镇情怀。刘桥老街,从西向东约600多米。曾是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民国前后,青砖黛瓦的商业阁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门庭前现场加工的各种特色小吃散发的香味,在一条条里弄里索饶;街上商贾云集、人流摩肩接踵;千年古...>
-
2020-01-15年货采购忙城区一家超市里人头攒动,市民忙着置办年货。又到传统销售旺季,通州城区各大商场、超市打响了年货促销战,纷纷推出活动吸引人气,价格让消费者怦然心动。 卑多敏 摄>
-
2019-12-31让百姓生活书香洋溢通州日报讯(卑多敏 顾鑫磊 摄影报道)川姜镇不断整合现有的文化传播渠道、阵地、资源,以文化阵地建设为载体、队伍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文化阵地对地方文化的传播、塑造和推动一体化作用。目前,全镇16个村(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配有农家书屋、电子阅...>
-
2019-11-26骑岸老街骑岸老街,坐落在原骑岸镇区,曾是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老街称它为“街”,其实并不长,从东头起到西头至,将近有四百米的路程,满铺柏油的碎石路,坑坑洼洼,灰蒙蒙的房屋,一切都是那么古老。两旁班驳的砖,斑驳的瓦也都浸透了沧桑风雨。老街的街面不宽,最宽的地...>
-
2019-11-22川姜镇老裁缝家居创意园在位于川姜镇的老裁缝家居创意园,一位游客坐上展厅的老爷车体验一把。今年“老裁缝”已接待外地游客超过3000人次。近年来,我区依托区域特有的工业文化资源,启动“旅游+工业”的新模式,围绕家纺等特色主导产业,着力开发特色工业旅游项目,利用现有工业产业基地...>
-
2019-08-26二甲镇蓝印花布蓝印花布是二甲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二甲镇位于长江下游入海口的北岸,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温度适中,适宜棉花的栽培。旧时这里的四乡百里家家纺纱、户户织布,土布生产成为家庭传统产业。棉纺业的发展带动了传统手工蓝印业,在这里民...>
-
2019-03-15刘桥哨口板鹞刘桥镇供稿(刘淑芬 杨建彬)刘桥是著名的哨口板鹞之乡,据考证,刘桥哨口板鹞已有千年以上历史。哨口板鹞又是南通的特色文化之一,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被保护、传承、发展的重点项目,又被誉为“中华一绝”。刘桥哨口板鹞盛于宋代,清末与北京、天津、潍...>
-
2018-12-29余西古镇迎来大明艺苑试开馆通州日报讯 (记者 周优优)12月28日下午,走进自然中国画名家邀请展暨大明艺苑试开馆仪式在余西古镇举行。通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江海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在这片文化热土上,文化名人辈出,文遗精品源远流长,文化品牌盛誉全国。顾大明正是从通州走出去的著名...>
-
2018-10-15刘桥的港、渡、口南通日报讯(通讯员杨建彬 金茂娟 徐林生)刘桥镇是通州区唯一以桥命名的镇,以示桥多,桥多自然是河港多、渡口多、水口多,且历史久远,有的还富有神话色彩,现撷取代表性的几例。白龙港很久以前,在刘桥北部的新联境内有一条河,自西向东横贯司家渡、韩...>
-
2018-04-18将板鹞技艺和文化世代传承下去——刘桥风筝节见闻通州日报讯(记者孙萍 通讯员 刘淑芬 胡舒)“六角板鹞”“七星鹞”“龙凤呈祥”“忠义春秋”……漫步在刘桥风筝节现场,形态各异、主题丰富、精致美观的板鹞风筝琳琅满目,这些是诸多板鹞制作者和爱好者带来的得意之作乃至珍藏精品,展现着他们对传统板鹞技艺和板鹞...>
-
2018-03-09通州30秒城市形象宣传片var isIE = (navigator.appVersion.indexOf("MSIE") != -1) ? true : false; var isWin = (navigator.app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