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体局供稿 通州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
靶向引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全面摸排全区教师岗位需求、学科发展、人才支持“三张清单”,加大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健康、体育和职业类专技人才等招聘岗位安排,确保人才补充与学校发展精准匹配。每年,联合多部门和部分学校分赴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累计招引优秀高层次教育人才140余人,最高奖励每人30万元人才奖励和20万元购房补贴。
精准育才,涵养教师发展活水。2022年起,实施“古沙师韵1311”名师(校长)培养工程,推进青年教师“启航”“领航”“远航”工程,实施高素质教师(校长)人才培育计划,形成具有通州特色的名师培养“抱团成长”范式。三年来,新增“新时代职业学校国家级名校长培养计划”1人,“苏教名家”培养对象3人,“省基础教育教学名师”4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5人,“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4人,新增市区级名师工作室41个。全区现有在职省特级教师25人,正高级教师51人,数量全省领先,各级各类名优人才占专任教师比例为23.5%。
政策留才,厚植通州教育名片。健全覆盖“创新创业、安居生活、配偶就业、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人才服务体系,举办青年人才交友会等系列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规划好职业生涯和家庭生活,持续在全区营造尊才爱才、识才用才的浓厚氛围,切实让教育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下大力气提升青年教师居住环境与条件,西亭高中、平潮高中、石港中学等学校累计投入60万元,通过租赁校外安居工程和改造教师集体宿舍20余间,吸引教育人才扎根乡村,增强青年教师的归属感。
(责任编辑:葛亚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