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体局供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深化“大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月26日,“行走的思政课”——通州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现场会在石港中学召开。
会议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育政治属性的突出体现,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近年来,全区教体系统聚焦新时代“育人三问”,坚持党建赋能引领,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覆盖教育教学各环节、融入人才培养各方面;以“基于张謇‘大生’思想的‘三生德育’区域推进”为统领,以七个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为抓手开发德育课程,将品格教育融入多彩活动;不断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五育”并举成为新时代通州教育的鲜明底色,成为可观可感的育人风景。
会议围绕“什么是一体化、为什么要一体化、如何做到一体化”的逻辑主线,对区域“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做了具体部署。
会议要求,全区各中小学要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要以制度夯基,书记、校长每月主持思政专题会,每学期带队开展实践调研;将思政课一体化、“行走的思政课”开展情况纳入学校党建“责任清单”;将思政课学习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以示范引领,书记校长带头讲授“开学第一课”“党史专题课”“行走的思政课”;深入思政课堂听课评课,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总结校本化改革经验,形成可推广模式。要以创新破局,用“小切口”推动“大变革”,让“思政小课堂”对接“社会大课堂”。要以技术赋能,搭建“云端资源库”,让优质课例跨学段共享;开发“AI思政助手”,智能分析学情,推送个性化案例,破解“供需错位”难题。要以评价导向,建立三维评价体系,让知行合一成为硬标准。要以特色铸魂,建设实践基地、研学基地资源库,培塑“行走的思政课”创新案例,打造“一校一品”思政品牌。
“行走的思政课”活动展示阶段,小学组以“石港风华鉴 赤心承薪火:于古韵新姿中 悟传承奋进之道 ”为主题,师生走进石港博物苑,化身为敏锐的文化探索者,触碰家乡历史的纹理,深化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初高中组以“以青春之我 答爱国三问”为主题,走进南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体化设计,沉浸式感受,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行走的思政课”课堂展示阶段,石港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思政教师围绕“AI时代:智慧生活与责任担当”主题同备一堂课,展现了学段和内容螺旋递升、一体化推进的思政课教育模式。
实验小学、十总中学、石港中学代表依次作经验交流,分享在思政育人方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区教体局基教科相关负责同志,区教师发展中心思政研训员,全区中小学分管德育校长、学生处主任等参加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