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生态环境局供稿(崔祝进、刘薇薇)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日前公布了2024年1月—3月全省县市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在纳入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考核的63个县(市、区)中,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名列第六,成为地表水质唯一进入全市前十的地区。
为推动源头治理,以“本质治污”理念打好碧水保卫战,通州生态环境局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将城镇水污染物平衡核算作为加快补齐污水处理能力短板的重要账本,自2021年起先行启动了2020年度乡镇区域水平衡核算工作。近日,南通市通州区2023年度乡镇区域水污染物平衡核算报告顺利通过专家评审会,连续4年高质量完成乡镇区域核算工作。
早在2021年8月,通州生态环境局针对2020年度乡镇区域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情况开展了首轮核算工作。4年来,通州区在乡镇水平衡核算工作中逐步积累经验,通过念好“统、查、核”三字真经,全部摸清乡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现状。
全面“统”计。综合考量行政规划范围、供水分布以及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收水范围,科学划定核算单元范围,做到乡镇区域全覆盖。区生态环境、住建、水务和镇街等多部门联动,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多口径反复验证。
现场调“查”。实地调研核算区域内供水单位、污水处理厂、镇街等关键部门,保障供水数据覆盖范围与核算单元范围的一致性,了解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水量异常或波动背后的现实原因,核实工业企业填报数据的真实性。
科学“核”算。污水厂进水浓度采用在线监测和监督性监测数据同步校核,结合实地调研确定非在线工业企业排放系数,通过水量验证合理扣除外水COD贡献量,科学测算通州区2020年度以来乡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量和有效收集率,对比分析收集处理能力的年度变化情况及主要原因。从历年核算结果来看,通州区乡镇区域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情况实现逐年提升,乡镇生活污水收集率由2020年度的61%提升至2023年度的78%,部分乡镇雨污分流不到位、收集能力不足、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水量波动大、应对异常来水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逐步得到缓解。
“十四五”以来,为推动解决污水处理设施“建而不运、运而不全”的问题,通州生态环境局向全区14个镇(街)下发目标责任状,明确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第一责任人,将水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制层层分解,推动各镇落实。强化工程支撑是下好环境治理“先手棋”的重要手段,通州区全力实施“四镇五厂”污水处理站系统化整治提升工程,谋划栖枫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技改提标升级项目,十总骑岸污水处理厂计划实施“厂改泵站”工程,投资3.29亿元对益民水处理有限公司和东沙污水处理厂进行改造扩建,全面保障城镇污水收集能力和处理效能。在推动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质分类处理方面,通州区启动含铜含氟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服务重大项目落地。
与此同时,实施渔湾污水处理厂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进一步净化污水厂排放尾水,减轻污染负荷,扩充环境容量。2023年,通州区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8万吨/日,新改扩建污水管网23公里,全区15个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优III比率及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3个断面水质达到II类,保持全省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