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生态环境局供稿(张林利)“我家门口一条河,弯弯曲曲到扬州,扬州城里好包头,苏州城里好丫头。”经常能听到老人们哼着这首民谣,民谣中家门口的河就是运盐河,贯穿了通州城区、有着金沙母亲河的美誉,赋予了金沙先民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惠商重教的文化精神。但随着通州老城区的沉淀,运盐河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为了改善城区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运盐河环境品质,满足城区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通州生态环境局探索运用“查、治、督”三步治水法,力求打造金沙百姓身边的“绿水青山”。
在蜿蜒曲折的运盐河边,常常能看到通州环保人细致排查的身影。他们深知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是排口、核心是管网,所以他们无惧高温、无畏风雨,对运盐河水质每月开展例行监测,沿河两岸居民污水管网走向实施全面摸排,沿岸所有的排污口进行一一排查,为整治提供了技术支撑。通州环保人在运盐河边走的每一个步伐,都是朝着老百姓心里的方向,流的每一滴汗水,都滋润了老百姓的心田,监测的每一组数据,都是百姓心中幸福指数的加分。
在依河而建的老城区,常常能看到通州环保人辛勤作业的身影。近年来,通州生态环境局根据运盐河实际情况,排定多项水污染治理工程定期调度工程进展,推动水质改善。通州区持续深入开展城区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攻坚行动,提升城市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实施西三总沟、西二总沟等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持续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今年,运盐河新一轮的综合治理也将拉开序幕,通过绿化提升、水环境治理等系列举措,打造运盐河生态人文景观带,营造文化消费契合的创新“场景力”,让金沙人民的母亲河重拾青春。
在环境问题的整改现场,也经常能看到通州环保人真抓实干的身影。为进一步让通州城区百姓感受到水环境质量的向好向善,通州生态环境局在全市率先探索推动水质提升工作责任体系,逐级明确责任人,逐项细化任务分工,全区确定三级责任体系共240余名干部参与水环境治理工作,确保水环境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找得到人、查得清事,有效落实问题整改督查机制。在水质提升工作例会上,邀请纪检干部全程参与、监督治水工作,对问题整改不力的情况进行督查,全方位、全流程保障人民关心的环境问题。
下一步,通州生态环境局将聚焦源头管理、过程管控和数据监控,多措并举提高水质,在“断面优”的基础上加快实现“流域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