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通州区构建三大体系提升法律援助质效

发布时间: 2025-03-05 09:51:26
信息来源: 司法局
【字体:

司法局供稿 近年来,南通市通州区司法局围绕推动法律援助工作高质量发展大局,积极构建法律援助“便民、惠民、质量监督”三大体系,努力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让法援“及时雨”浸润更多百姓心田。

一是打造便民网络体系,法律服务“触手可及”。瞄准“点”,把稳法律援助工作“圆心”。局党组高度重视法律援助工作,切实抓好法律援助这一民生实事,提升为民服务质效。以区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为圆点搭建“一站式通办”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形成15分钟法律援助服务覆盖圈,让困难群众遇到涉法难题可以就近选点寻求帮助。画长“线”,延伸法律援助服务“半径”。大力实施法律援助工作站点覆盖提升工程,形成“中心+站点”广辐射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区法律援助中心加强对工作站点日常监管,实行业务办理全程“点对点”指导。2023年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为服务对象重点打造“易法通”法律服务驿站,2024年重点打造“新通州人”法律援助工作站,2025年不断拓展“新通州人”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产业园区建设法律援助站1家。做大“面”,拓展法律援助服务“面积”。着力构建法律援助线上线下相结合、“实体+热线+网络”三大法律援助服务平台融合发展的服务新格局。沟通面对面。聚焦广场公园、闲置核酸小屋等区域打造成的 “红网格之家”,安排专业律师入驻,为附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援申请、维权指引等。申请键对键。推广使用“法润江海e”微信小程序,群众不出家门就能进行法律援助业务咨询、线上申请。办理线连线。对行动不便的当事人,通过视频与当事人沟通,视频、网络受理法律援助申请,落实专人办理网上受理、移送、流转等事宜。2024年通过线上办理法律援助申请58件。

二是打造惠民服务体系,民生工程“落地见效”。零距离服务更贴心。法律援助事项实行三个一,“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受理、一次性答复”,同时做到三个减,“减时限、减材料、减环节”,全面提高法律援助便捷化水平。2024年,为农民工、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法律援助800余件。全过程服务更安心。通过实地走访、定向联系等方式,排查梳理新业态从业者、返乡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法律服务需求,有针对性的提供“定制”服务,使群众的法治需求与供给得到高效高质的匹配。加大12348电话咨询和日常值班的接待力度,完善法律援助接待、登记、转办、部门沟通协调等相关制度。全方位服务更暖心。降低申请门槛,扩大受理范围,为重大、特殊案件和农民工、残疾人、军人军属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当天受理、当天审批、当天指派、当天约见制度。对于行动不便老年人及残疾人,提供预约上门服务,满足群众足不出户、一键享法需求,2024年提供各类上门服务26件。建立容缺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方便办事群众。

三是打造质量监督体系,案件监管“动真碰硬”。流程管理规范化中心组建专业律师团队,进一步强化法援律师办案质量。在流程管理上,建立从从案件的受理、审查、审批、指派全过程动态跟踪管控机制。接待时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受援人法律援助案件承办人员的权利义务和监督电话等,对指派律师办理案件过程进行全过程动态监督。回访监督细致化。在案件的办结阶段,坚持“一案一访”,对受援人进行满意度回访调查,同时征询对法律援助工作等方面意见和建议,随时为受援人提供后继服务。将回访受援人是否满意作为援助案件补贴发放的重要标准。质量监管严格化。实行案件“一案一评” 和“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必庭审旁听”的质量监管制度,中心每季度组织常驻律师对援助案件办案质量开展自查,及时查漏补缺。针对疑难案件、争议案件集中讨论,打开工作思路,提升办案质量。从各环节、各阶段监督案件办理质量。


(责任编辑:陈木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累计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