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南通通州:“点单式”健康大讲堂升级,守护退休人员“身心双安”

发布时间: 2025-09-04 16:37:38
信息来源: 南通市通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字体:

区人社局供稿(王青松)7月的通城,骄阳似火,蝉鸣阵阵。由通州区人社部门组织的“夕阳红”健康大讲堂,在二甲镇余西社区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内举行。来自全镇各村居的50多名企业退休人员代表,全神贯注地聆听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心血管内科的专家,作关于老年人脑卒中和冠心病防治的相关科普讲座。“脑卒中的高发人群是老年人,而且往往比较凶险,一般的缺血性脑卒中的黄金抢救时间也只有3至4小时。要想减少脑卒中的发病机率,平时良好的科学饮食和生活习惯,都可以有效预防和降低发病风险。”台上专家讲得仔细,台下退休老人听得认真。据了解,这已是通州区人社部门今年组织的第10场健康大讲堂了。活动现场,区人社部门还就退休人员关注的过渡养老金调整、弹性退休制度、医药费报销等相关热点政策进行宣讲和解读。

今年以来,通州区人社部门在以往对企业退休人员健康管理服务的基础上,持续深化改革品牌项目“健康大讲堂”,创新推出健康大讲堂2.0版本,构建“精准供给+智慧赋能+心理关怀”多维服务体系,为全区企业退休人员构筑科学养生、防诈反骗、身心共护的“温暖家园”,让企退人员真切触摸到民生温度。

精准科普:从“单向宣讲”到“按需点单”

“我最近眼睛常常感觉酸疼,看东西不清楚,模糊,眼睛又干又涩,还经常流泪……”,“我也是,不知道是不是最近手机看多了,有人说这是白内障的先兆…….”金新街道的郁晓梅在社区走访时,退休人员纷纷反映视力问题,郁晓梅感觉到老年人的用眼健康问题已是大家比较集中关心的话题。她马上把自己收集的信息第一时间反馈给区人社局,由区人社局根据退休人员的“点单”需求,联系医院组织专家进行专题解读。自2023年正式启动以来,“夕阳红”健康大讲堂已成为通州区退休人员获取权威健康知识的重要平台。通州区人社部门联合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区内知名医疗机构,围绕白内障防治、骨质疏松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季节性防护等老年人高频健康需求,邀请专家开展专业化科普讲座。但是单向的广谱式宣讲,缺乏针对性。从今年开始,通州区创新模式,从“我讲你听”转变为“你问我答”。退休人员可根据自身需求提前“点单”课程主题,专家根据退休人员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宣讲,并进行现场答疑解惑。

“点单”式健康科普让退休人员的参与感更强,专家的讲课更有针对性,也让民生部门能更直接更迅捷地了解到退休人员真正需求和真实状况。金沙街道的季玲玲在社区走访时,收集到的退休人员最迫切的呼声是“拯救失眠”。“长期失眠,每晚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老是做梦,睡眠浅,每天凌晨4、5点就醒了”,“晚上睡不着,白天直犯困”。当区人社部门将这些收集的问题反馈到医院后,不仅是有针地性地开几堂健康讲座,更是促成了区中医院因此专门开设了“失眠”中医门诊。同时,通过对退休人员“下单”信息归纳整理科学研判,区中医院的老年人“治未病”专科门诊也应运而生。

健康升级:从生理到心理的全面健康

“退休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从忙碌的职场生涯转向相对闲适的晚年生活。然而,这种转变并非总是顺利的,许多人会经历所谓的‘退休综合征’——一种由于生活节奏、社会角色和经济收入等突然改变而产生的心理适应障碍......如何顺利度过这个特殊时期,实现从职场到家庭的情绪平稳过渡,是每个即将或已经退休的人都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在通州区人社部门组织的“夕阳红”健康大讲堂上,国家级心理咨询师纪春梅老师正在给退休不久的“新退休”人作如何适应退休生活的专题心理讲座。这也是通州区人社部门健康大讲堂从原来的仅关注生理健康的1.0版,升级为生理和心理全面关注的“身心双护”2.0版的重要标志。

“在社会关系方面,退休意味着日常社交圈子的骤然缩小,同事间的频繁互动变成了偶尔的联系,这种社交网络的萎缩也会加剧孤独感。退休带来的主要冲击是对自我认同的挑战。在职场上,我们的身份往往与职业紧密相连——‘我是某公司的经理’、‘我是某领域的专家’。退休后,这个长期建立的身份认同突然消失,需要重新定义‘我是谁’。”听着纪老师推心置腹的讲解,台下的张先生频频点头。张先生退休前是单位的部门主管,每天工作忙忙碌碌,不断有人请示汇报,需要处理各种事务。退休以后,突然从原来忙碌的节奏中闲下来,一时竟然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早上醒来不知道该做什么,感觉自己突然变得无足轻重,不再被需要了。”“听了老师的课才明白,退休不是生活的终点,而是新阶段的起点。关键是要找到新兴趣点,建立新的生活圈,社交圈。”

“我们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发现,新一代退休人员退休时身体大部分都还十分健康,精力也非常充沛,这个时候突然从繁忙的职场回归家庭,很多人会一时难以适应。针对这种退休综合症,我们意识到关心关爱老年人健康,不仅仅是只能满足于关注其生理健康,还要关心其心理健康。”谈起开设退休人员心理健康讲座的初衷时,通州区退管中心主任王青松表示。“从更宏观的视角看,退休综合症反映了当代社会对老年阶段生活准备的不足。我们的教育系统很少教授如何规划退休生活,职场文化也常常忽视这一重要过渡。因此,除了个人层面的调适,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也很重要。接下来我们除了开展退休生活心理适应课,还会针对帮忙照顾孙辈的退休人员,开设育儿辅导课,帮助退休老人学会良好的代际沟通,明确界限,避免过度介入子女的小家庭生活,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同时,组织开展更多适合退休人员的活动,包括开设退休人员技能提升培训课程等,帮助退休人员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从健康大讲堂开设以来的两年多时间里,我们以前更多的是科普科学的养生知识,关注的点主要是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缺乏足够的重视,今年以来,我们增设了老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专题讲座,下决心补上这块短板,让健康大讲堂成为助推老年人‘身、心’全面健康的重要载体。”

据了解新增的老年人心理健康专题,针对退休人员退休前后角色难于转变、自身价值得不到肯定、难于融入信息化时代等情形,聘请国家级心理讲师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退休人员及时做好退休角色转换,降低心理落差,通过学习跨越数字鸿沟,努力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发挥余热。

内容拓展:从健康养生主渠道,拓展为政策宣讲和技能提升的主阵地

“以前总是参加小区门口召集的卖保健品、卖秘方的宣传讲座,总觉得这个好那个也好,前前后后花了不少钱,什么用也没有,自从人社部门搞了健康大讲堂,专业的知识我知道了不少,冤枉钱再也没花过了。”金新街道八角亭社区的王爷爷说。

“老年人养生需求旺盛,但信息甄别能力有限,容易陷入虚假宣传陷阱。”区退管中心主任王青松介绍,“健康大讲堂的设立初衷正是为了切断不法分子以‘养生讲座’为名的诈骗链条,通过权威医学知识赋能老年人,‘既守护健康,也守住钱袋子’”。

“很多‘三无产品’,打着保健品的幌子,宣称包治百病,甚至目前医学尚无攻克的疑难杂症,都被他们吹嘘的可以轻松治愈,大家想一想,如果真有这么神奇的疗效,医院为什么不大力推广?”为了帮助老年人更好地树立科学养生理念,远离虚假养生骗局,“夕阳红”健康大讲堂从成立之初开始,就特别注重在科普科学养生知识的同时,加强反诈防骗的宣传。

随着健康大讲堂越来越受退休人员欢迎,健康大讲堂已成为沟通政府与退休人员的重要桥梁和宣传热点政策、科普健康知识、提升技能的主阵地。利用这个宣传阵地,人社部门不断加强与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邀请金融部门作老年人金融反诈宣传,邀请司法局作民法典宣传,邀请医保局解读医药费报销政策。对老年人关心的过渡性养老金调整政策,人社部门开设专题进行深入解读,帮助退休人员答疑解惑。

除了在健康讲座中融入反诈防骗宣传、各类热点政策宣讲外,人社部门还把老年人智能手机“适老化”智能教学贯穿在活动之中,手把手指导退休人员完成养老金待遇资格认证,手机购物、手机打车等常用功能使用指南。帮助老年积极融入数字生活,共享数字时代带来的便利。

渠道延伸:扩大科普“二传手”

“在这里学到的知识,我回去就教老姐妹们!”68岁的退休教师李阿姨表示,大讲堂不仅让自己避开了“保健品陷阱”,还让自己成为了社区健康宣传志愿者。据统计,参与过健康大讲堂讲座的老年人中,超八成会主动向亲友分享科学养生知识,形成了“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让更多的退休人员了解到“健康大讲堂”,退休人员的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有效切断了不法分子以“养生讲座”为名的诈骗链条,实现了人社部门打造健康大讲堂的初衷。

为了更好地放大“夕阳红”健康大讲堂的宣传辐射效应,通州区人社部门还成立由低龄退休人员组成的“银龄服务社”,服务社成员利用在健康大讲堂获取的科学养生、反诈防骗知识,智能手机自助资格认证等技能,义务为高龄退休人员开展政策宣讲、心理安抚、技能辅导等志愿服务。

健康大讲堂在积极开展线下活动的同时,也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网络传播优势,通过拍摄短视频,制作美篇等,通过人社公众号、社区微信群进行宣传,惠及行动不便及异地居住老人,扩大宣传覆盖面,持续放大健康大讲堂的品牌效应。

健康是人类的普遍本能追求,特别是对退休人员来说,想要健康,却缺乏获得科学养生的正确途径,通州区人社部门的“夕阳红”健康大讲堂正是切中了退休人员普遍关注的痛点,为退休人员搭建了一座通向身心全面健康的桥梁,守护着通州的“夕阳红”。

(责任编辑:俞檀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累计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