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潮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期间,平潮镇取得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荣获“中国船舶钢结构之乡”“江苏电子信息产业园”两大桂冠,跻身全国乡镇“综合实力五百强”,形成了发展特色平潮的宝贵经验。
“十一五”以及今年工作回顾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十一五”期间,我镇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500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50亿元,财政收入13.1亿元,年均分别递增15%、20%和25.4%。2010年,我镇在克服金融危机深度影响、剔除经济增长不可比因素后,经济经济态势趋稳向好,预计完成财政收入3.2-3.5亿元,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5-1.65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14-16亿元,完成应税销售48-51亿元,同比增长11-18%。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以区域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小学共获得集体奖项省级4个、市级8个;完成新坝幼儿园综合楼、平潮幼儿园校门等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征地近百亩,对平潮小学、幼儿园进行异地重建,力争构建平潮中小学教学园区。
公共卫生体系巩固完善。
创建南通市农民健康工程先进镇、通州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镇;扩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参保5.6万余人,参保率达98%。
平安创建工程有序推进。
创建“法治南通合格镇”,90%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组,调处成功率超过98%;获得“南通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镇”称号。
镇村建设展示新风貌。
农民集居渐成趋势。
滨江花苑、栖凤花苑两大农民集聚区分别建设至六期、三期,总面积达202700
平方米,
共安置391户拆迁户。2009年投入85万元,加强两大农民集居区排水排污、照明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我镇顺利完成
文峰路南侧、振兴路西侧、江平路北侧及华达地块拆迁工作,将有269户陆续入住集居区。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先后建成江海名都、正和置业、润居欣园等7处商住楼,初步呈现新镇区风貌;对通西路、通洋北路、振兴路等7条镇区的道路进行改造或延伸;建成门球场、象棋乐园、“江风港韵”健身广场等7个文体活动场所。
农村面貌逐步改观。
着力实施通达工程,五年来,新建省补资金标准农村白色路面101.5km,通过筹资筹劳等其它方式新建农村白色路面60km;投入675万元,改造农村危桥45座;2010年,全镇共新建农村垃圾箱(屋)25个,新增20名保洁人员,添置保洁车15辆。
人民福祉获得新提升。
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目前,我镇共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5家、土地股份合作社5家、社区股份合作社3家,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建成6个百亩农业园区,6个蔬菜栽植、畜禽水产养殖、笤帚绳索加工专业村,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2010年,农民承担规费收缴率超过99%,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4万元。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2008
年,建成全市首家农村社会福利中心,建成镇社区康复中心、湾子头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吉坝社区残疾人康复站。2010年,全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参保9150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累计投保2.9万人,参保率达95%。
“十二五”以及明年工作计划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明年是“十二五”的开篇之年,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明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工业投入均增长20%以上;(3)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4)农民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均增长10%以上;(5)其他各项工作继续在通州乃至南通各镇争创一流。
一是突出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思路的创造性。
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努力构建充满活力、更富效率、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
借助
沿江开发、锡通通道穿境而过等机遇,
主动对接南通大交通规划,加快修编镇域总体规划并加紧对大交通格局调整下平潮地块功能的研究,推动我镇实施大拆迁、大投入、大建设,努力提升房地产开发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现代服务业在地方税收增长中的贡献份额。
二是突出项目建设,增强发展战略的科学性。
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更加敏锐地把握重大机遇,大力度推进载体建设、项目建设,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既促进增长又提高质量的双重目标。
三是突出统筹兼顾,增强发展机制的协调性。
始终按照“三宜”的要求,统筹镇村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建以工促农、以镇带村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四是突出民生为本,增强发展成果的普惠性。
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政策普惠于民、共享发展成果的保障措施,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