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打算
来源: 区科技局 发布时间:2021-04-08 10:18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科技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区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围绕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着力打造长三角北翼具有影响力的“创新智谷”,聚焦高质量发展考核目标任务,全区科技创新工作取得较好进展。

一、今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着力“助企业”,科技企业队伍持续扩大

一是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纳入区级考核指标中,给各镇区园街道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各级责任。积极培育科创型企业,今年认定5家市科创型企业、2家高成长性科技企业、1家科创板上市培育企业,认定数量全市第一。今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企业为221家,申报数列全市第二,新申报认定省科技型企业56家。

二是建立工作联动机制。继续深化“一企三员”服务制度,加大点对点服务力度,推动全区面广量大的中小微企业向高成长、新模式与新业态转型。召开高企培育工作联席会议,强化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将高企培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纳入区政府重点工作,每周汇报工作进展、定期分析工作成效、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三是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印制下发区科技创新政策宣传册2000余份,区分人员类别组织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业务培训会3次,参会企业300余家、人员600人以上。加强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训与考核力度,提升科技服务质量和水平,全年培训科技服务机构从业人员7次,参加培训达到250人次。

(二)着力“添动能”,企业自主创新不断推进

一是推进科技计划项目申报。1-11月,申报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6项,立项1项;组织申报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2项、南通市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券项目立项100项;推荐2020年度省科学技术奖提名6项。组织推荐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8项,其中康溢臣生命健康公司的“生态型抗病毒再生纤维素纤维”项目确认推荐科技部;联佳食品有限公司申报的“豆类罐装食品绿色智能化节能加工成套装备研发”获得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项目立项。积极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技术科技攻关项目申报,区人民医院申报的轻中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无创监测和表单管理的临床应用项目获得专项立项。申报省级社会发展类项目2个。

二是引导企业强化研发投入。对2019年度发放的科技创新券进行第一次兑现,兑现金额300万元;对2019年度研发投入达标的19家企业进行奖励,奖励金额190万元。通过科技项目实施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引导中小微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力度。积极宣传并配合税务部门落实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政策,2019年,全区有279家企业享受研发投入加计扣除优惠,研发经费加计扣除总额达9.9亿元,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研发投入成本。

三是加深科技金融合作。今年以来,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激发金融机构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与中信银行、邮储银行、苏州银行联合举办科技金融产品推荐会2次,参会的中小微企业达到165家。上半年新增中国邮储银行通州支行为“苏科贷”合作银行,目前合作银行达到4家。1~10月份,“苏科贷”支持中小微企业34家,放贷金额达11430万元。

四是高效落实科技奖励资金。考虑到疫情给企业带来资金困难的影响,下达高企奖励资金470万元;新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列统企业奖励资金42万元;为44家企业发放市级产学研补助824万元,为39家企业发放区级产学研补助145万元。

(三)着力“聚资源”,科技合作质效持续提升

一是政产学研合作持续发展。全年共组织50余家企业赴西安、南京、合肥、长沙等城市开展产学研专项对接活动10余次,并组织企业参加南通-浙江大学、省国际产学研合作论坛等线上专题对接活动。12月份,将举办通州区科技人才合作(杭州)推介会,现场签约项目约6项。今年全区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达150余项,其中沪通科技合作项目8项。配合参加2020南通市科技镇长团十周年峰会暨百校百企产学研合作洽谈会,邀请领导、参会专家4位,签约项目2个。

二是科技成果深入转化。江苏华存电子、南通江海储能获省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支持力度800万元;指导江苏华宇、东源集团通过2017年度市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计划验收。

三是人才科技深度融合。加快集聚创新创业人才,进一步提升我区企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荐省国际科技合作及省外国人才引进专项各1项、省科技副总18人。协助区委组织部做好省双创计划7家企业项目答辩预演、“510英才计划” 53个项目实地考察。

四是企业研发建设推进有力。新增省院士工作站1家,新认定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0多家。完成130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评估材料上报。指导2019年新认定的5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订合同、南通亿华塑胶等4家到期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验收。完成11家省级创新平台建设运行情况年度调查统计,其中院士工作站4家、省工程中心4家、公共服务平台3家。

(四)着力“惠民生”,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增强

一是完善民生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平台,发挥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的技术支撑作用,努力培育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型企业等服务体系,扎实组织“支农强农富农”系列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推广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农业新品种,推进全区农业科技的发展。

二是实施科技惠民工程。围绕民生科技需求,着力加强公共安全和人口健康等领域的科技攻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邀请专家评审,确定 2020年区级民生和社会事业类项目共23项,其中15项给予科技经费资助,共计78万元。

(五)着力“锤党性”, 激发干部队伍担当作为

一是加强学习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局党组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议和指示,研究并落实单位党建工作计划、制度和措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规范落实“三会一课”“ 主题党日+”等各项制度,局党组理论中心组全年组织学习近20次,支部集体学习12次,书记和领导干部上党课累计4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5次,选派相关领导及科室人员参加各类培训学习40余人次。11月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

二是狠抓作风养成,加强廉洁自律。进一步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书。每月工作例会坚持分析“两个责任”落实情况,开展领导班子成员廉政约谈,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坚决落实“阳光扶贫”、“走帮服”工作要求,加大科技扶贫和定点帮扶力度。开展岗位廉政风险排查,针对风险点制定了相应防控措施。

三是突出队伍建设,激发责任担当。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和局《落实三项机制》文件,下大力气解决部分干部不想为、不愿为、不敢为、假作为的突出问题,努力形成让干得好的人“精神上受鼓舞、物质上获奖励、政治上有地位”的鲜明导向。今年疫情期间,局班子成员带头参与企业复工小组,组织精干队伍,到高新区和负责挂钩的兴东街道做好企业疫情防控服务工作,指导企业严格落实各项防控举措,协助做好防控物质保障,及时回应企业复工达产相关诉求。同时,做好科技政策宣传,对于重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现场做好研发项目申报、研发机构创建等指导工作。

二、存在的不足

我局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离通州打造“创新智谷”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高企培育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由于近几年我区高企申报数及高企总数均位全市前列,具备申报条件的企业已经被充分挖掘,条件较好的潜在申报企业所剩不多,今年申报企业中存在部分新企业相关知识产权缺乏核心技术支撑,部分老企业因近年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财务成长性差等情况,影响到今年申报通过率。二是高新产值增长较慢。当前,我区高新产值增幅为?%,离市高质量发展考核10%的目标任务差?个百分点。一方面是由于去年仍有部分镇区未进行产值有责修订,同期基数较大。另一方面受今年疫情影响,多数企业经营状况不好,产值同比下降严重。 

2021年科技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2021年科技工作要积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南通考察时重要讲话和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扣接轨上海、全面融入长三角中心大局,围绕“高质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这一主题主线,大力聚焦高质量考核指标的薄弱环节,着力加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全力推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的精彩开局做出科技部门的应有贡献。

(二)主要目标

1.全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00家。

2.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35 %。

3.组织开展小型国内科技合作不少于10次,新增产学研合作实施项目10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5亿元。

4.新增省级以上科技项目数2-3个,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少于1项。

5.新增南通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不少于10家。

6.培育市级以上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1-2家。

(三)工作措施

1.突出创新驱动引领,在全力服务产业创新发展上下功夫

一是紧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紧盯产业链上下游,突出产业导向,发挥科技招商优势,借助人才资源,为产业链配置创新链。进一步推进研发费用归集培训,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研发费用归集和R&D系统填报,力争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2.35 %。二是聚力科技服务业发展。以满足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发挥研究院服务中枢作用,围绕企业创新要素资源,广泛集聚专业化骨干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建设集创意开发、人才培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服务、科技大市场等为一体的“一站式”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科技服务业的规模、质量和效率。三是聚焦乡村振兴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计划,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加快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州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农业星创天地和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的农业科技推广作用。

2.突出创新主体培育,在全力做强企业科技实力上出实招

一是分梯队做好高企培育。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实施科技企业“小升高”培育计划,建立健全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政策支持体系和“创业孵化、创新支撑、融资服务”的服务体系,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到2021年,进入培育库企业 家,高新技术企业达 家。二是加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进一步营造科技创业氛围,举办各类创业大赛,发挥人才计划项目支撑作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用好通创币、创新券等扶持政策,培育更多企业成长为科技型企业。到2021年,省级民营科技企业达 家。

3.突出创新平台支撑,在全力提升载体增效上花大力气

根据企业创新能力、人才配置、产能规模,指导企业制定研发机构建设规划,分类推进企业创新载体建设。一是努力做精做优高新区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高新区智汇园市场化运作,提升服务效能。重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零部件和新能源汽车主导产业创新,加快雄邦压铸为主体的汽车轻量化研究院、沃德能源为支撑的储能研究院筹建工作,推进汽车轻量化、储能、IC设计等平台建设,有针对性地布局一批以应用为取向的研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二是大力推进研发机构建设。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围绕产业龙头企业,对照“六有”标准进行平台建设,计划申报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申报省院士工作站1-2家。重点培育海星电子申报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努力建设一批研发功能集成、生产实践融汇的合作平台。

4.突出要素保障,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上做文章

一是集聚科技人才资源。发挥科技镇长团的作用,指导区镇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往上进行产业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扩大科技金融有机结合。加强企业政策引导,提高科技金融政策扶持力度,指导企业用好、用足“苏科贷”“ 科创贷”等科技金融扶持资金,切实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确保完成年初制定目标。三是拓宽产学研合作途径。根据我区产业特点及企业技术难题分类,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小型专业性的产学研对接活动,邀请对口领域的专家,开具“专业处方”。力争全年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100个,合作金额超5000万元,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10%。

5.突出党建科技融合,在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上下苦功

按照“围绕党建抓发展,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推动科技局党组织成为科技创新的坚强战斗堡垒。一是深化队伍和机制建设。主动当好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店小二”,加强调查研究、加强工作联动、加强方法改进,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二是深化党建引领创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筑牢科技创新服务行业基层党组织阵地,深入推进挂钩企业的党建共建活动。三是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强化“一岗双责”责任意识,以“四种形态”夯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以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关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风清气正的科技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