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通州交通运输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和省市交通工作决策部署,立足“四大定位”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交通工作,项目建设、民生工程、交通干线整治等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交通项目建设和服务保障工作按序推进
1. G40沪陕高速公路(平潮至广陵段)扩建工程:项目工可已报交通部行业审查,初步设计完成初稿,用地报省自然资源厅预审。
2. 锡通高速北接线工程:着力做好地方矛盾协调和服务保障工作,基本实现项目无障碍施工。
3. 盐通铁路南通段:全线拆迁完成99.9%;红线交地98.75%。
4. 通张铁路南通段:完成拆迁、红线交地、临时用地等工作。
5. 机场大道互通连接线工程:下部结构施工完成50%。
6. 系杆拱桥梁特殊检测及东沙大桥健康监测:系杆拱桥梁特殊检测展开招标,东沙大桥开展方案设计。
7. 刘桥角通线下穿沈海高速路段:施工和试验检测完成招标。
8. 平海公路快速化工程:完成各类杆线、管线迁移概算审核并展开施工。
9. 南通港天生港区横港沙作业区液体化工码头:完成钢管防护沉桩施工,码头梁板安装、横梁及面层浇筑开始施工。
10. 开沙岛海事VTS观察站:完成雷达站初步设计和施工图。通航安全评估报告通过专家评审,环评报告、防洪影响评价报告已送审,航道通航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过程中。
二、交通民生工程扎实开展
1. 农路建设:完成刘桥、平潮、兴仁等20公里农路及5座农桥提档升级工程概算编制并送审,试验检测招标发布公告;49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落实设计单位。
2. 公交优化:①更新公交车26辆,含5辆传统燃油车、2辆6.5米新能源车、19辆8米新能源车,新能源公交车占比上升到81%;②优化城乡公交线网。调整公交213路线路走向,经行机场路;优化调整公交204路、285路、208路班次运行时间,加密高峰期运行班次;③推进公交站亭建设。2019年计划建设公交站亭67座,目前公交站亭建设项目点位、样式与规格已确定,方案已上报;④全域公交品牌提升。在实现公交全域覆盖基础上,进行公交站亭(站点)形象提升建设,建成忠孝文化园公交首末站等4处特色站亭,完成全线站点LOGO与智能站牌更新以及农村公交车“南通市四好农村路”标志喷绘,完善全域及各镇公交线网图,农村物流服务点标志牌行政村全部悬挂到位。
3. 县道大修和县道危桥改造:计划实施迎宾路、海五线等4.1公里县道大中修;对全区县乡道(海五线、李平线、王川线等)进行中小修,对发现破损影响行车安全路段及时进行维护抢修。完成施工和试验检测招标工作。
三、交通干线和“263”专项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1. 大力推进交通干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国省道:清理堆积583立方米、摊点254个,拆除违章7处132平方米,清除非标339个,清扫路面不洁108处10927平方米,整治路面污染233处7891平方米。实施交叉道口改造3处,全面建成公路绿色通道,实现无法跨越和穿越公路设施、无违法建筑物和构筑物、无违法搭接道口。重点整治G204迎国检路段路市场摊点、堆积、非法道口等影响公路路域环境行为,顺利通过路况检测。推进内河干线航道综合整治。集中清理通吕运河通州段航道护岸二级平台大量垃圾、杂草、杂物,实施通扬运河11km护岸维修工程。
2. 加强汽车维修业VOCs污染治理。全区一、二类维修企业烤漆房VOCs设施升级改造工作全面完成,联合环保部门制定印发《南通市通州区机动车维修行业危险废物规范化整治工作方案》,已有23家维修企业与有资质四废处置单位签订协议。
3. 加强交通重点工程工地及内河港口、码头污水及扬尘防治。在建交通工程施工工地坚持每天洒水、清扫,保持干净、整洁,确保无扬尘。出台港口码头扬尘治理实施方案,加大重点扬尘企业督查力度,加强重大活动期间和空气不良时段巡查管控力度,辖区混凝土企业物料实现半封闭堆存。区九圩港华发装卸场、南通大冈船务有限公司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完工,完成上级下达年度扬尘治理设施建设和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任务。开展长江经济带固废排查治理工作,配合水污染防治专项督查和长江主江堤两侧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60%港口企业完成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完善企业水污染治理情况“一企一档”数据库。
4. 排查整治船舶污染。开展内河通航水域船舶污染环境违法犯罪集中打击整治行动。加强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固体废物运输整治,强化水上加油站点及重点船舶管控,重点对载运固体废物船舶、载运废酸等危险废物的船舶、储存废油和废化工品的报废船舶进行检查。将危化品运输船舶安全检查列为工作重点,对辖区内到港航行作业散化船检查率100%,推进船舶污染物上岸点建设,上岸点建设施工图已完成。
5. 清理规范沿江内河危化品码头。重点开展危化品码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危险货物港口码头安全、环境治理质量,所有危险货物港口企业均在码头区域设立船舶垃圾、危险废物垃圾接收桶,并与属地环卫部门签订垃圾处理协议。油品码头按要求建立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码头区域设置初期雨污水沉淀池、围堰。新建码头同步建设港区绿化和船舶岸电系统。
6. 积极推进农路路域环境整治及路田路宅分家工作。750公里路田分界和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展开。
7. 切实加强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和护路联防力度。形成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站设置及运行方案。铁路沿线各镇(街道)加强铁路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