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街道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来源: 金沙街道 发布时间:2024-02-26 18:25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3年,金沙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深入践行“敢为、敢闯、敢首创”实践要求,切实抓好法治政府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现将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全面提升法治素养。

全面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主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推动全体干部全面学、系统学、深入学、常态学,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统筹推进,努力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二)以依法行政为重点,加快建设法治金沙。

主动规范行政行为,围绕拆迁安置、安全生产、环境整治、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加强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工作联动,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落实司法所所长参加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将重大行政决策、行政协议等纳入审核范围,做到应审尽审,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高度重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工作,定期开展诉讼案件分析研判。对街道十多年来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和审查,确保了规范性文件的时效性、稳定性、严肃性。

(三)以惠民润心为抓手,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结合“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将“助企润心”行动作为2023年街道的民生实事之一,强力推进。充分调研企业发展现状和实际需要,科学制定金沙街道企业法治体检卡、法企连心卡和企业经营管理法律风险防范指南宣传册。围绕企业法治需求,组织专业法治服务队,加强“法企对接”,推行法治“自检自诊、上门问诊、集体会诊”服务,全覆盖走访辖区企业,提升法治惠企援企的精准度和专业度,以法治力量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引擎全速运转。

(四)以和谐稳定为目标,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坚持“线上+线下”,高标准推进“八五”普法。除了法律“六进”活动,瞄准青少年、新业态就业群体等重要对象,开展精准送法。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会同高新区法庭、派出所、街道妇联完成与四个社区进行“无讼村居”签约,加强交流协作,大力推进诉源治理,构建一体联动的纠纷化解工作格局,让矛盾化于未发、止于未诉。在南通天宏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南通通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助力企业自主预防化解劳动争议,为群众就近提供专业、便捷的高质量法律服务。2023年街道共受理矛盾纠纷1523起,成功调处1502起,化解率98.62%。

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扛实第一责任。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担负起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坚持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研究制定年度法治工作要点,推进落实年度法治建设任务。

(二)紧盯“关键少数”。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党内法规制度列入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作为街道党政班子常态化学习内容,以学促思、以思践行,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三)加强组织领导。常态化发挥街道依法治街委员会作用,全面推进街道各方面工作法治化。顺利召开依法治街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述法会议,要求切实扛起法治建设的政治责任。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理念有待强化,统筹发展和依法办事的能力需要提高;二是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力度还不够;三是法治政府建设探索创新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2024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责任,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优质高效法治保障。

(一)聚焦筑牢法治建设根基。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法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制定落实《金沙街道关于全面推进合法性审查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持以群众法律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载体,提高普法的针对性、时效性、趣味性和精准性。

(二)聚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围绕中心工作,以法治赋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持续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优质共享,发挥好法律援助站点、远程公证联系点等便民资源作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化源头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继续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有效整合调解资源,强化调解职能,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三)聚势打造亮点树立典型。开展“法治小区”打造工程。动员法律明白人、调解员、老党员、新乡贤、楼栋长等组建“法治小区”建设队伍,打造“援法议事”品牌,拓展法治阵地,将公共法律服务触角真正延伸至小区,进一步浓厚法治氛围,构建法治惠民“服务圈”、织密法律服务“便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