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通州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来源: 通州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2-06-22 13:47 累计次数: 字体:[ ]

一、编制背景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亲临南通时强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推进“强富美高”新通州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亲临南通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通州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编制本《规划》。

二、编制过程

2020年1月我区启动《规划》编制工作,由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牵头,委托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作为技术支撑单位,编制本《规划》。

2020年1月,编制组开展前期调研、资料收集工作;2020年7月,完成《规划》初稿;2020年9月,开展问计于民、网络意见征求等工作,听取基层建议;2021年3月,召开资料收集座谈会,补充收集资料;2021年5月,在通州区人民政府官网发布规划文本,广泛征求意见;2021年6月,征求各相关部门意见,经修改形成《规划》送审稿。

2021年6月25日,通州区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规划》专家评审会,《规划》通过了市、区有关部门和省内专家参加的技术评审。编制组根据南通市生态环境局领导及评审专家的意见,完善了指标体系,彰显了通州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特色以及引领和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绿色发展的作用。2021年10月13日形成《规划》报批稿。

三、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

(一)规划目标。“十四五”时期,紧紧围绕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远景目标,聚焦聚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在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成果的基础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进一步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继续向好,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提高,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推进。充分彰显自然生态之美、城乡宜居之美、人文特色之美、文明和谐之美、绿色发展之美。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具有影响力的产业腹地、创新智谷、城市绿洲、幸福家园,在全省“两争一前列”实践上取得系统性、突破性、标志性成果。

(二)建设指标。依据省、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最新部署要求,充分考虑通州区典型特征基础,确定通州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标21项,包括大气环境指标2项、水环境指标2项、土壤与地下水环境指标3项、生态系统指标5项、绿色低碳发展指标3项、环境治理指标6项。

四、规划主要内容

对照规划目标和规划指标,从九个方面提出通州区“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点任务。

一是强化源头治理,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水平,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提升气候治理综合能力。

二是加强协同控制,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强PM2.5和O3协同控制,推进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攻坚,突出区域协作和污染应对,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治,严控扬尘源、生活源和农业源大气污染排放。

三是坚持“三水统筹”,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推进长江生态大保护,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加强城镇生活污染治理,严格船舶港口污染治理。

四是夯实基础,强化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强化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安全利用,推进土壤污染管控修复,全方面多角度加强土壤环境风险防控,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

五是系统防控,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强化养殖业污染治理,持续改善农村环境。

六是加强生态空间保护修复,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多规合一”确保生态空间安全,稳固“一环二纵三横多节点”的生态安全格局,推进“一区一岛两园”特色生态亮点工程建设,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保护。

七是加强环境风险防控,保障公众环境健康。加强环境风险综合防控,强化工业园区环境风险防控,加强危险废物环境风险管控,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

八是深化改革创新,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机制,优化生态环境市场经济机制,创新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健全全民行动体系。

九是夯实环保基础,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强化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能力。

五、规划重点工程

根据国家、省生态环境保护的最新部署要求,从通州区实际出发,根据目标指标、主要任务以及上级下达的工作计划,“十四五”期间,通州区将围绕优化生态空间格局、深化大气污染治理、推进水体质量改善、提升土壤和农村环境、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和示范创建、强化生态风险防控、完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等7个大类设计24项工程。

六、规划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实施“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进一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二是保证资金投入,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各类环保资金的对上争取,扩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三是严格考核评估,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

四是强化监测评估,积极推动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期末评估,加强跟踪监测。

五是强化技术支撑,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的科技支撑,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六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营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社会氛围。

原文: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