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生态环境局解读《通州区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
来源: 通州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0-05-20 15:46 累计次数: 字体:[ ]

大气污染防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今年是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的决胜之年。为全面落实各级《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实现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特制订《南通市通州区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以下简称《工作计划》)。现将《工作计划》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问:《工作计划》制订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系统谋划、聚焦重点、精准施策,持续推进四大结构调整优化,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提升臭氧污染防治和秋冬季综合治理水平,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高质量完成市级下达的约束性目标任务,进一步改善我区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全区大气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我区2020年空气质量改善约束性目标为:大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34微克/立方米以下,AQI达标率83.3%以上;每月降尘量不得高于4.5吨/平方公里。全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挥发性有机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分别削减10%、1.58%、0.82%。同时完成上级下达的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

问: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工作计划》重点围绕十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调整产业结构,加强集约建设、共享生产

一是强化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坚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强化项目环评和区域环评。二是推进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工作。压减一批铸造、建材等方面的落后产能。三是实施共性工厂建设和集中处理。从燃料原料、生产工艺、污染治理等方面推进集约建设、共享生产,培育上下游产业链,推动集中配套提升环保设施,实现同类企业污染物集中处理,降低企业治理成本。

(二)调整能源结构,完善清洁低碳能源体系

一是严格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持续减少全区煤炭消费总量,完成南通市下达的减煤任务。二是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推进建筑陶瓷行业清洁能源改造。三是加大绿色建筑推广力度。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力争新增绿色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以上。

(三)调整运输结构,优化绿色交通体系

一是优化调整货物运输结构。提升水路(铁路)运输比例。二是推广高效绿色货运组织方式。2020年年底前中长途货车空驶率下降到35%以下。三是加快机动车(机)结构升级。全区推广新能源汽车144辆以上标准车。四是加大船舶更新升级改造,限制高排放船舶使用。

(四)调整用地结构,加大面源污染治理力度

一是实施绿化工程。推广保护性耕作等方式,大力提高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二是推进农业源排放控制。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业生产投入品减量增效、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三是强化餐饮油烟污染防治。全面清查摸底,建立餐饮场所长效管理机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强化措施落地。

(五)严控臭氧污染,突出加强VOCs治理

一是编制实施VOCs专项整治方案。全面压降VOCs高值区污染和VOCs高排放因子污染。二是大力推进低VOCs含量源头替代。禁止建设生产和使用高VOCs含量的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等项目。三是加强VOCs无组织排放管理。按照“应收尽收、分质收集”的原则,显著提高废气收集率。

(六)推进超低排放,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

一是推进重点行业深度治理。通州华电制定燃气机组深度脱氮计划并实施。二是实施锅炉综合整治。将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纳入“网格化”监管范围,严肃查处违反禁燃区管理要求的行为。三是开展工业炉窑综合治理。按照“淘汰一批、替代一批、治理一批”的原则,年底前实现工业炉窑全面达标排放。

(七)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实施全防全控

一是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完善在用汽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护制度(I/M制度),严格新车环保装置检验,加强在用车监督执法。二是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年底前,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及柴油机第四阶段排放标准。加强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管控。三是加大船舶污染防治力度。提前实施新生产船舶发动机第二阶段排放标准,严禁新建不达标船舶进入运输市场,严格执行长三角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管理政策。四是开展油品质量检查。加大对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车(船)用燃料以及无证无照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油品质量超标现象,集中打击和清理取缔黑加油站点、流动加油车。

(八)严格降尘考核,加强扬尘综合治理

一是严格施工和道路扬尘监管。推行“城区无裸土、路面无积尘、运输全封闭、监测全覆盖”。 按照“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对施工项目进行抽查。对城市周边道路、城市支路、可作业的背街里巷等提高机械化清扫频次。落实渣土车全过程监管。二是推进堆场、码头扬尘污染控制。对各类煤堆、料堆、灰堆、渣土堆采取苫盖等有效抑尘措施并及时清运。三是实施降尘考核。降尘量不达标时,从严控制夜间施工审批许可数量,强化夜间运输集中整治。

(九)强化联防联控,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一是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责任制。根据“省级预警,市县响应”原则,各镇(区、园、街道)、区各有关部门按级别启动应急响应措施,实施区域应急联动。二是夯实应急减排措施。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定期更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减排措施清单。三是完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加强环境协同监管和重污染天气联合应对,共同做好进博会、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家公祭日等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

(十)加强科学指导,推树环保标杆

进一步推进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豁免。强化15个重点行业实施绩效评价豁免,指导重大民生保障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豁免,联合推进建设施工类项目豁免,鼓励其他行业差异化减排豁免,培育生产技术工艺先进、治污水平高、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标杆企业和工地。

问: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有多少?

答:2020年,我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共9类78项,其中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项目4项、工业炉窑整治项目7项、锅炉提标改造项目18项、源头替代项目18项、无组织排放管理项目3项、治污设施升级改造项目8项、集中喷涂中心建设项目1项、油气回收治理改造项目7项、港口岸电系统建设项目12项。

问:如何保障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答:一是健全大气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完善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点运行管理。拓建“蓝天卫士”智能报警系统,建设农村大气PM2.5网格化监测系统。加强污染源排放自动监控与预警。二是健全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实现信用数据的实时推送、归集入库和动态评价。完善节能环保电价等绿色发展价格机制。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三是健全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创新执法方式,完善移动执法处罚系统,综合运用无人机、自动监控、工况用电监控等信息化手段强化执法。增强执法装备,提升移动源排放管理的执法监管能力。四是健全责任落实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空气质量通报机制、任务滞后预警机制,实现精准、高效治理。严格考核奖惩。实行空气质量排名通报制度和镇级环境空气自动站点“点位长”制度,对空气质量连续下滑和重点任务进展缓慢的镇(区、园、街道)进行预警提醒或刚性约谈。及时通过平台交办涉气环境问题,落实整改反馈,实施闭环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构建全民行动格局。

原文: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