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环保局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思路
来源: 环保局 发布时间:2017-03-02 00:00 累计次数: 字体:[ ]

  一、2016年工作总结

2016 年,通州区环保局围绕 改善环境质量这一目标,确立 “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以“环境治理由治标向治本转变”的新理念,精准治理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提升生态管控水平,国家生态区获得环保部命名。           
(一)开展三类区域整治,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针对重点区域环境问题,开展集中整治,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开展信访突出区域环境整治。 排查出反帝桥周边、兴仁镇豆制品加工点、先锋印染园区、张芝山镇北工业园区和南通家纺城五大环境信访突出区域,进行综合整治,采取一个地块一个整治方案,到目前为止已有四个区域完成整治任务,家纺城生活污水纳管已着手规划编制。开展 河流沿岸环境整治。 加强对通吕运河、通启河、九圩港等重点河道沿河企业的监管,严肃查处偷排、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确保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督促锡通园区、石港、平潮、十总等13个镇(区、园)按计划完成生活污水纳管 开展学校周边区域环境整治。 对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周边进行了认真排查,排查出通州高中、先锋小学等8个学校周边存在一定的环境隐患,逐一提出整改意见,跟踪整改进度,目前已基本整治到位。
(二)深化三个专项行动,提升行业治理水平
持续开展三大重污染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到目前环保立案150 起,处罚金额1183万元 。实施按日计罚3起、查封扣押2起、停产限产2起,执法力度在南通乃至苏中地区位列前茅。 大力开展电镀行业整治。 采取强硬措施推进电镀企业关停工作, 全区所有电镀企业(车间)均已实现关停,有效消除了电镀企业污染隐患。 深入推进钢丝绳行业整治。 23 家有酸洗磷化工序的钢丝绳企业均安装酸雾吸收装置,采取车间封闭、酸雾收集净化等措施,确保措施到位、设备完好,酸雾达标排放。所有企业污水排口安装PH在线监测仪,通启河沿线企业加装雨水排口PH在线监测仪,对企业废水排放行为实现动态实时跟踪。 所有涉及危废转移的钢丝绳企业均实现了废酸、污泥、磷渣等危废转移实现全过程监控。 持续开展印染行业整治。 对全区45家印染企业开展清洁化改造,进行 废水处理设施加盖、定型机废气治理、燃煤锅炉改造。 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介绍等形式较好地推动了项目实施,目前45家印染企业已全面完成改造任务,有效地解决了印染企业废气扰民问题。
(三)严格三项措施,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严格管控措施,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内容及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全面完成24个大气污染治理防治重点工程建设, 全区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31.8%,高于市下达降幅15%的目标。AQI达标率比上年上升1.1% 严控烟尘污染。 推进燃煤锅炉整治, 10 蒸吨以上燃煤锅炉提标改造提前完成年度任务。 推进10 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完成207台淘汰或改造(全年任务376台),完成率55.1% 严控企业废气污染。对重点行业废气污染实行集中整治,全区45家印染企业实施废水处理设施加盖、定型机废气收集治理工程;钢丝绳企业进行酸雾吸收治理,通过污染防治设施的配套和升级,提升污染物治理成效;开展工业企业达标排放百日攻坚整治专项行动,对污染严重企业,一律依法关停。严控机动车排放污染。已淘汰黄标车329辆,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组织开展了机关干部“绿色出行,少开一天车”签名活动,积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载体宣传绿色出行理念。
(四)实施三大环境工程,夯实环境基础设施
针对当前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印染和钢丝绳行业固体废弃物污染现状,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加快实施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解决农村生活污水、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问题。2016 在二甲镇余北居、兴仁镇孙家桥村等16个村居实施生活污水收集治理,完成11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建成污水处理设施2个,其余11个正在安装,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得到加强。 2013-2016 年共62个整治项目,目前已完工35个、在建27个, 建成分散型污水处理设施 13 个,设计规模 815 / 日,建成污水管道 102 公里 推进 固体废物基础设施工程。 印染污泥处置项目主体设备目前已安装到位,年底可建成, 该项目建成后将大大减轻全区污泥处置难的压力。推进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工程。 钢丝绳废酸污泥综合处置利用项目环评前期已完成专家评审,考虑到周边环境状况现另行选址, 重新组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五)用好三项环境抓手,提升生态管理水平
建立完善生态环境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有效抓手,努力提高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用好生态文明考核抓手。制定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细则,全力实施组织实施污染减排、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业污染源整治等6大类1932子项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对生态文明建设实行季度奖评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建立了水环境质量考核制度,将河流水质列入镇(区、园、街道)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强化了属地污染治理责任。用好环保督查抓手。以超常规的高效处置方法,积极承办交办信访件,督查组交办我区的28个环境信访件按时办结。全年累计调处各类环境信访1393起,其中部省件128起,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件28件,信访局阳光信访件46起,区长信箱件9起,区委书记信箱件3起,网络舆情件73件,一般投诉件1106起,做到环境信访总量及到部省越级上访数量双下降。用好项目清理抓手。按照“关停一批、登记一批、整治一批”的原则,对全区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排查,共清理违规违法项目2357个,其中淘汰关闭项目138个,完善备案 2219个,清理完成率100%为下一步强化企业环境管理夯实了基础。

 

二、2017年工作思路
2017 年,通州区环保局将围绕省、市环保工作部署,结合区域特色推进“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以生态文明重点工程为载体,围绕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导向,着力打好水、空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大战役,推进区域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以强化环保能力建设为目的,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区域环境治理水平。
一、   治污水、保清水,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仗
强化水体精细化管理,保障水体安全。 一是开展重点河流达标攻坚。 根据 “十三五”水环境质量考核目标及达标时限要求, 2016年未能实现达标的银河大桥(竖石河)、金沙大桥(运盐河)、平潮大桥(通扬运河)3个断面编制水体断面达标方案。联合水利等部门加强沿河工业污水排口的清理整治,封堵非法排污口,确保重点河流水质达标率。 二是提升减排工程运行效率。 围绕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率不高、农村河道污染尚未全面得到治理、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能力缺失等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区域性环境治理工程,督促镇(区、园、街道)加大力度推进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提高镇级污水处理厂运行质量。 三是开展重点行业水污染治理。 全面推行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的企业废水、纳污总量双轨控制,重点行业企业废水实行“分类收集、分质处理、一企一管”。开展钢丝绳行业、船舶、港口码头污染防治专项整治 四是强化 地下水保护。 加快推进加油站地下油罐污染防治设施改造,2017年底前,完成66个加油站、237个地下油罐防渗池建设或更新为双层罐改造,深入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同时开展九华山备用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深入实施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全面清理保护区内的违法设施和排污口,加强有毒有害物质管控,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
二、降雾霾、增蓝天,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围绕大气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目标,确保空气质量达标率不下降、重污染天数不增加。 一是全面完成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的淘汰或改造。 严把关口,在燃气管网和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禁止新建、扩建燃用煤炭、重油、渣油的设施。 对违规违法建设、使用燃煤锅炉的行为,从严从快查处。 同时加大监测力度, 开展燃煤锅炉烟气排放监测, 对超标排放的燃煤锅炉进行立案查处, 倒逼燃煤锅炉淘汰,腾出环境容量。 二是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 在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推广使用水性涂料,鼓励生产、销售和使用低毒、低挥发性有机溶剂。 加强对各工业企业废气治理设施的督查频次,确保工业企业烟气治理设施、挥发性有机废气吸收治理设施正常运行,有效控制无组织废气排放,全面实现工业废气达标排放,减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三是加强夏秋秸秆禁烧。 进一步利用 “互联网+”技术,扩大重点地区、重要路段、敏感区域的禁烧自动报警系统覆盖率,持续抓好两季秸秆禁烧,确保重点时段、重点地区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实行区包镇、镇包村、村包组、组包农户、农户包田的“五级联保”的禁烧责任机制,做到全天候禁烧,全覆盖监管,无缝隙落实责任,确保夏收、秋收两季无市以上通报火点。
三、  抓进度、保运行,解决农村突出环境污染
以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畜禽粪便综合利用为重点,继续组织实施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一抓开工率。 科学规划,尽快落实2017年度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项目,促进13个村庄整治项目及早开工建设,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确保项目当年建成运行。 二抓验收率。 优质高效推进 2013-2017 年度所有整治项目 工程建设,敦促项目所在镇编制工程结(决)算报告,及时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在 组织区级自验的基础上,申报市级复核和省级考核 ,确保覆盖拉网工环境综合整治全部工程 顺利收官。 三抓运行率。 配合相关部门探索制定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管理与考核办法,落实运行费用和长效管理,加强各镇(区、园、街道)环境基础设施运行指导和管理,确保建成后的项目正常运行发挥实效,有效改善农村生活污水及畜禽粪便污染现状,提高农村环境面貌。
四、  重监管、严执法,促进环境管理向治本转变
实行更为严格的环境监管制度,创新环境监管执法模式,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管理水平,促进环境管理由治标向治本阶段转变。 一是定期监察向“双随机”转变。 将随机抽查作为日常监督检查对象的主要方式,对一经发现查实的环境违法案件,对其责任企业、责任人员、企业法人、负有监管责任等人员依法严查严处,并公开曝光。进一步优化环境执法监管方式方法,在日常监管执法中做到“三不三直”,即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直接查处、直接曝光。二 是人防向技防转变。 在实现水陆监管的基础上,购置无人飞机,对污染源排放、秸秆焚烧等工作空中监管,实现水陆空立体监管;扩大工业企业在线监控安装范围,完成全区重点企业自动监控设施,扩大重污企业视频监控设施安装覆盖率,实现环境管理人防与技防的结合,提高环境监管的现代化水平。 三是被动处罚向主动治理转变。 根据违规项目清理整顿“三个一批”要求,对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化工、印染、造纸等工业企业,实施取缔。 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工艺技术落后、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淘汰类建设项目,依法实施关闭;对选址不合理的项目,依法进行关闭或者搬迁;用好环境信用等级评定、差别化水价电价、信息公开等手段,促使企业改进污染防治措施,提高达标排放的自觉性。 
五、强素质、建队伍,切实加强环保能力建设
大力提高环境执法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为全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是充实环境执法队伍。 按照执法前移、重心下沉的原则,加强环境监管执法队伍建设,重点充实环保一线执法力量。加大新《环境保护法》及其配套规章的学习培训,加强对新进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操守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确保培训率达100%,持证上岗率达100%。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环境监管执法队伍管理制度和有利于监管执法的激励制度。 二是健全网格管理制度。 以环保执法体制改革为契机,环保分局机构、人员到位,督促乡镇环境保护办公室落实专业人员,建立全区环境综合监管执法网络化模式,形成区、镇、村三个层级清晰的环境保护监管网络,切实落实乡镇的主体责任。 三是完善环保联动执法机制。 保持依法行政的高压态势,联合、公安、法院、检察法、供电、供水等部门深入推进环境执法联动, 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 衔接机制,健全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实现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让环保执法真正成为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