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来源: 通州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5-02-07 16:20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4年,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的精心指导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将法治政府建设融入生态环境各项工作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通州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优化执法方式,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强化执法力度,坚持铁腕治污。以国控、省控站点为重点,深入开展铸造、汽修、机动车检验机构、印染等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围绕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整治为大气环境提质增效。开展工业固体废物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检查涉危废企业47家,开展建筑垃圾规范处置攻坚行动,移送非法转移建筑渣土问题线索37条。推进深化噪声异味污染治理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两年行动,开展中高考期间静音巡查,全面消除特殊时段噪声扰民隐患。强化畜禽养殖行业执法监督,组织第三方对全区18座日处理50吨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开展监测,确保养殖行业符合相关法规,保障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

优化执法方式,坚持服务并重。贯彻落实正面清单制度,强化科技手段和大数据的应用,逐步实现监管方式转变,实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的差别化监管,目前通州区纳入正面清单企业共65家。深入开展非接触式执法,充分利用自动监控、工况用电监控、视频监控等大数据平台和无人机、执法艇,实现“信息化”监管、“点穴式”执法,推进靶向治污、精准治污。开展“优化执法方式,服务营商环境”活动,对白名单企业开展“体检”服务,提出优化环境管理、改正环境问题措施、建议100余条。

深化执法监督,坚持从严治队。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开设实战练兵、热点讨论、案卷点评、以案释法、特色教学、科技装备培训、常规集训、队列训练等八大课程,促进全方位、多技能的生态环保执法人员养成。开展执法稽查,围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通过视频远程连线督查现场执法情况,树立执法队伍良好形象。监督“执法工单制”执行情况,实现任务派发、办理、执法和处罚的全过程记录、全流程监管、标准化归档。强化案卷评查力度,建立健全执法案卷自查、互查、抽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切实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绿色发展

化繁为简,优化环境资源有热度。跟踪服务重大项目,积极对接协调上级部门和本级有关部门,在总量申请、排污许可申领等环保手续方面全程跟踪服务,建立重大项目服务卡5个,争取到市级储备库总量82.39吨。主动上门,为企业“点对点”宣讲排污许可证申请要求,指导申报资料填报,为企业压缩申领时间。探索环评与排污许可“双证齐发”,压缩审批时限,有效保障项目开工时间。组织排污总量指标挖潜收储培训,挖潜排污总量来源,提高收储质量及通过率,2024年核算减排项目12个,收储减排量700余吨。组织清洁生产审核专题培训,对强审企业逐一走访调研,实现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废水量减排增效。

纾困解难,保障绿色发展有力度。制定《生态环境服务指南》,明确生态环境领域审批、备案、手续等办理流程,告知办理条件、途径、时限,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联系方式,方便企业理解、操作和咨询,有效减轻企业对第三方中介的依赖,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分片区现场指导企业环统年报填报工作,环统填报首轮正确率提升20%。实地调研企业环保台账现状,进一步精简生态环境领域涉企台账,为330家企业减负。

刚柔并济,维护法治环境有温度。推进科技执法,依托在线监控平台、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系统、建设项目验收信息平台、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等N个专业监管模块,对重点污染源实时动态监控,推进数据互联互通和异常线索判定。大力推广非现场检查模式,大大减少现场检查频次,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实现“无事不扰”的监管目标。创新建立行政处罚“五书同达”制度,在对企业送达《行政处罚决定》的同时,同步送达《环保信用失信记录告知书》《南通市生态环境信用信息修复指南》《优化执法方式服务营商环境承诺书》以及《行政指导意见书》,对罚款已缴纳且环境问题已整改到位的企业,积极协助其做好信用修复,实现依规执法与周到服务之间的有效衔接。

(三)深入推进学法用法,“谁执法谁普法”理念深入人心

领导干部带头普法,营造良好普法氛围。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局党组定期组织学习法治政府建设相关要求,不断提升领导层的法治思维。局班子成员带队先后走进先锋印染园区、高新区涉气企业、平潮镇、五接镇钢结构企业、刘桥镇压铸企业、石港镇混凝土企业等行业开展大气治理帮扶和专题普法宣讲活动。局主要领导带队开展法治约谈,通过邀请技术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法制部门“量身定做”环保课件等形式进行普法,对违法企业一一过堂梳理环境问题,一企一策制定整改清单,手把手指导、面对面交流,有效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环境守法能力。

设立法律顾问和特约监督员,部门内部学法尊法。我局积极推行法律顾问制度,聘请执业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在重大行政决策、行政执法、法制审核、合同审查等各个环节发挥重要的作用,涵盖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实现对行政工作的全程监管。2024年8月,根据区委统战部《关于建立健全特约人员工作制度的实施意见》的精神,我局聘任3名民主党派政协委员担任生态环境特约监督员,邀请特约人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运用外部监督规范行政行为。《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于2024年6月5日颁布实施,我局及时组织全体执法人员认真学习,做到部门内部知法守法、学法用法。

普法形式多元精准,执普理念深入人心。以水日为媒,联合区水利局举办“世界水日”活动,鼓励企业通过减污降碳为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实现转型升级。结合“5 ·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走进横港小学开展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的普法宣传,讲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并培养其保护自然的兴趣。在第53个“六五世界环境日”,开展童声里的中国——生态环保童歌童谣传唱活动,弘扬生态文化、培育生态道德、推进绿色发展,在儿童心中播撒环保种子和生态文明理念。依托绿韵通州公众号、通州日报、中国环境等媒体平台,刊登“总监说法”专栏,及时推送环保政策、典型案例解读;建立环保总监权责清单,精心组织全区重点排污单位的环保总监参加线上培训会。

二、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将法治政府建设理念深植于全年各项工作之中。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法规宣教科承担日常工作的法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推进本部门行政执法、依法行政以及守法普法等各项法治工作。局主要领导带头落实责任规定,精心规划全年工作计划,确保年度考核的各项任务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到人。着力加强法治队伍建设,调动全局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精准执法、深入普法,全力保障通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大局。

立足法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处罚案件全部严格法制审核,全部报经案审会讨论,按照规范配备两名持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负责法制审核工作。严格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遵循公正、公平、合法、便民的原则,及时、准确公开所有行政处罚信息,依法依规将所有被行政处罚企业纳入环保信用评价系统。制定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计划,以执法监督效能提升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助推法治建设。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生态环保队伍建设与生态建设难度之间的差距。从生态环保队伍的建设现状来看,尽管近年来在人员扩充和专业培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生态建设的复杂艰巨任务相比,仍然存在诸多短板。

(二)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法治思维的实践之间的差距。部分执法人员虽有生态环保法治理念,但在实践中因专业知识不足、执法手段有限等,对一些复杂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难以精准识别和有效打击。

(三)法治宣传的全覆盖与宣传方式的滞后性之间的差距。宣传方式不够多样,缺乏针对性和新颖性,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够大。

四、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初步安排

下一步,通州生态环境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2025年考核目标,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一是进一步严格法制审核,实现无重大问题案卷,无复议、诉讼败诉案件,无检察建议书产生;二是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创新拓展普法手段,开展更多特色亮点活动,通过更精准和精细的普法教育促成系统内、全社会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通州生态环境局将锚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为通州区的碧水蓝天继续不懈奋斗,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

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