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社镇乡村振兴打出“三张牌”
来源: 东社镇 发布时间:2021-08-09 09:32 累计次数: 字体:[ ]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东社镇,地处通州区东部,南枕长江,东邀黄海,是苏通长江大桥黄金通道要冲,是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2021年,东社镇全面落实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整合资源要素,集中力量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截至目前,镇相关村已开工项目14个,投入资金1511.61万元。

农垦文化,带动农户创收。6月23日,华润万家的相关负责人来到江苏景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洽谈合作事宜,并参观了公司温室大棚及食品加工厂。

夏至过后的景瑞农业一派繁忙景象,大棚里的有机蔬菜翠绿欲滴。不同于传统农业的“面朝黄土背朝天”,景瑞农业大棚内温度适宜,常规的培育土壤更是不见踪迹。高科技农业展示区内通过管道栽培、平面水培、墙面栽培、滴灌栽培等多种现代农业高科技栽培方式,将农业与景观做到完美融合;奇异瓜菜园分成树形栽培区、潮汐栽培区、树形嫁接栽培区等,以廊架景观的形式,展示各种珍稀蔬菜、奇异瓜果以及最新颖、独特的栽培技术;有机农业展苑集生产、观光休闲、科普教育、互动体验于一体,是以有机种植为主题,结合有机农业科普知识的展示苑。

位于东社镇的江苏景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综合型农业开发投资集团。公司以打造“高标准、高品质、高产能”的现代农业为核心目标,通过“以销定产”的模式,大力发展生鲜蔬菜冷链加工配送业务,与沃尔玛、麦德龙等多家世界500强零售以及连锁餐饮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20年景瑞农业带动周边5000户农户就业,公司销售额达到9.1亿元。

东社的特色农业不仅仅景瑞农业一家,东平村也值得一提。芦笋是东平村的传统产业,也是特色产业。围绕这一特色,东平村新建了占地150亩的芦笋种植产业园,并于2020年11月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一座占地3565平方米的玻璃温室,主要从事芦笋种子研发培育研究。项目建成后预计可辐射农户200余户,年产值可达700万元。

同时,东平村还建成135亩、9万多平方米的连片大棚,引进高端水果种植有限公司,利用高架无土栽培技术,种植三色草莓和阳光玫瑰葡萄等特色品种,预计年产值可达800万元,可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100人。

生态整治,改善人居环境。“以前的同灶河,岸边都是芦苇,河面上铺满了浮萍,水质差、蚊虫多,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自2019年开始整治,河道及周边环境都有明显改善。”6月23日上午,烈日当空,阳光洒在同灶河河面上,水波粼粼。保夕军是土生土长的通州区东社镇中和村人,家门前就是同灶河,对这条河有着很深的感情。

2019年,全力配合“国家级水土保持原五甲片区”项目,中和村统筹部署、合理规划,在同灶河及其周边实施了疏浚河道、护岸护坡、绿化补种等工程,打造出一幅“水清岸美景绿”的河道生态画卷。

“看到施工人员陆续进场拉浮萍、清芦苇、冲淤泥、做护坡……我就知道,同灶河要‘变身了’。”如今,蜿蜒的同灶河两岸绿草铺地,北岸种出了一道防护林,河水清澈,生态木桩护坡成了“点睛之笔”,给同灶河平添了几分古朴、秀丽。同灶河的蜕变,保夕军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更让保夕军喜悦的是,中和村实施“以河养河”,将河道发包给村民、承包者养鱼,让鱼儿帮助保持河道清洁,既减少了保洁用工,又让村民通过养鱼增加收入,他家也成功“入股”。

与此同时,中和村全面深化“河长制”长效管理,引导村民保护整治成果,形成了“河长治”的良好格局。中和村党总支书记曹建明自豪地表示,现在不管何时来检查,这条河都一如既往的干净、整洁。

中和村同灶河创建生态河道的成功经验,为东社镇推进河道畅流工程和生态化建设提供了优秀的生态样本。

“东社镇处在通吕水系的末梢、三余水系的交界,共有107条(段)等级河道。近年来,东社镇结合河道整治三年行动、生态河道、生态廊道、水土保持等项目,共疏浚河道308条(段),实施生态化建设85.2公里,护岸80.6公里,拆除坝头坝埂134处,建设桥梁41座、涵洞77座,畅通了水系,提升了全镇河道生态。”东社镇水利站站长顾成忠介绍,截至目前,东社镇基本实现了河道整治全覆盖。

今年,结合区域一体化治理,东社镇着力围绕河道生态化建设、河道畅流工程及河道长效管护大做文章、做好文章。顾成忠说,今年,东社镇计划打造6条生态样本河道,主要实施木桩护岸、河道生态建设;拆除74处坝头坝埂,并建桥、建涵、疏浚河道、实施木桩护岸,预计年底前全部完成。“重点工作是完成翻身河严北村段长约2.8公里的生态河道建设,等这项工作做完,东社镇将形成一条镇域水系生态圈,我们镇的水环境将更上一层楼。”

忠孝文化,引领区域治理。东社镇历来崇文重德,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特别是近几年,依托忠孝文化园为基础大力弘扬以忠孝为主的儒家文化,全民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日益浓厚。通过深入挖掘忠孝文化的历史底蕴,大力传承弘扬忠孝文化精神,并不断丰富其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开展“忠孝润东社”系列宣传文化主题活动,开展十大“孝”星、孝老爱亲户的评选,积极完善忠孝文化元素的建设,营造忠孝文化社会氛围。

同时,东社镇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提档升级,打造文明实践“东社模式”。对志愿服务清单进行合理分类细化,打造精准服务供需对接平台,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新思想、新政策、新风尚送到了群众身边,形成助力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小康的强大合力,广泛开展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感动东社最美示范户等先进典型选树学活动,通过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和普及时代新风,凝聚正能量。

社会治理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的质量。东社镇建立镇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准确把握和主动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靶向聚焦基层治理这一命题,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适时由社会治理单一主体转变为主导力量和兜底保障,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东社镇按照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构建以镇辖区为“大网格”、以村居为“中网格”、以村民小组、沿街商铺、工业园区和旅游景区为“小网格”的三级网格,明确各级网格管理的人员、职责和任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监管到位、服务及时的动态管理网络,把网格化管理科学涵盖到整个镇域。全镇建有大网格1个,中网格21个,小网格82个(含77个综合网格、5个专属网格)。网格担负巡查走访、隐患排查、矛盾调解、政策宣传、疫情防控等各类事项责任,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维护群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