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社镇村居概况
来源: 东社镇 发布时间:2024-01-22 09:28 累计次数: 字体:[ ]

白龙庙居:

东社镇白龙庙社区起源于清代咸丰年间,因这里的人们创造了典型的农家文化古庙-白龙禅寺而得名。白龙庙社区地处通州区中心位置偏东北,位于东社镇老五甲中心,东起五北公路,西至九甲港,南邻江海大道,北靠陈墩村,是原五甲镇商业贸易密集区。白龙庙社区由原协力村、二门荡村和白南村合并而成,现有现有党员150名,4个二级支部,26个党小组,38个居民小组,总面积6平方公里,常住居民3987人,耕地4131亩,配有社区干部9名,微网格员31名。

目前白龙庙社区境内拥有企业共28家,其中规上企业4家,小微企业24家。个体工商户480余户。党群服务中心有多功能室,建筑面积达600平方米,另外建有法制小游园、文化娱乐广场供居民娱乐、健身休闲,围绕党群服务中心建有银行、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等一体化体系方便于民,社区农贸交易日益递增,文化经济趋向繁荣,是外来投资经营好场所和旅游胜地。

近年来,白龙庙社区党总支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先后被通州区、南通市评为星级党总支等。接下来,白龙庙社区党总支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社区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滥港桥村:

滥港桥村于2001年由原唐北村和滥港桥村合并为滥港桥村,该村位于东社镇西北部,平海路、通掘路横贯该村,西临西亭镇,东临平和村,北临十总镇,南临唐洪村。现全村总人口3021人,总面积6010.3亩,耕地面积2825亩,建设用地608亩,高标准农田发包1148亩;全村共有37个村民小组,党员人数101人,3个二级支部,17个微网格党小组,配有村干部7人,专职网格员1名,劳保协理员1名,微网格员18名。自2002年工业园区兴办以来,落地在该村的企业共41户,其中上市企业2家,规上企业10家,私营企业29家。涉及租征用农户用地近800亩,2010年后平海路拓宽用地近400亩,2015年后村又流转土地420亩用于生态廊道绿化。

近年来,滥港桥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党建引领作用,先后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全生产工作、项目建设等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接下来,滥港桥村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用优越的人文、地理位置,做大、做优、做强园区载体,努力奏响滥港桥村发展新乐章。

兴隆灶村:

兴隆灶村位于东社镇西北部,由原兴隆灶村、渔潭湾村、庆东村和隆西村合并而成。现有党员131名,4个二级支部,16个党小组,61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7平方公里,平海大道从村的南端东西穿越,庆五公路东西穿越全境,2023年庆五路全线白加黑得以全面提升,余丰河南北贯穿全境,交通便捷,2022年道路扩宽至5.5米,全线安装了路灯,便于群众出行,两条主干道亮化长度达5.5公里。建成有南通广蔬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智能化育苗温室占地4000平方米、蔬菜大棚占地2000余亩、蔬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铁友农机专业合作社,五家家庭农场,其中一家创建为省级家庭农场,增强土地利用价值,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同时又拓宽了农民家门口就业渠道。无公害黄瓜、西红柿、青椒、西瓜、黄金瓜、叶类蔬菜、食用菌等农产品常年销往上海、杭州、苏州、南通等大中城市。全村有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30家,2020年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达2600亩,利用项目投入,使得该地块主干道100%得到硬化,排涝灌溉系统得以全面提升。农村环境得到改善,村里聘请11名保洁员,全天候收集老百姓的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河道管护干净卫生,实现人居环境常态化管理。农村水泥道路实现组组通,公交车351从庆五路穿越全境,村民出行更加方便。兴隆灶村党总支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创新为民服务模式,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推动服务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平和村:

平和村位于东社镇西北部,东至福利村,南至团结河,北至庆丰居、白龙庙居,西至滥港桥村,该村由原平和、窑潭、盘舍、盘西村合并而成。现有人口4326人,党员136名,下设4个支部,13个党小组,45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515亩。我村交通便捷,平海公路、五北公路贯穿于我村,距离沈海高速骑岸出口仅6公里。自合并建村以来,我村注重发展工业经济和农业项目建设,近年来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工业得到全面发展。工业项目以不锈钢制品、服装、床上用品、钢结构为龙头,农业以绿化、火龙果种植、扣蟹养殖等为特色。众鑫山羊养殖合作社为省级专业合作社。

该村党总支以打造“平凡之路·和美家园”为党建品牌,深入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探索构建“2452”党建工作体系,即推动党建网格与治理网格“两网融合”,建立“村党总支-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志愿者”的四级组织体系,完善村务决策、村务公开、村务监督、便民服务、奖惩激励等五项机制,建立村干部履职清单和负面清单“两套清单”,筑强党建引领、多方协同的基层红色堡垒。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平和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小组作用,明确每个党小组一项为民服务任务。设立党员示范河、党员示范路、党员示范林。形成党员争先、群众参与的浓厚氛围。今年平和村党总支以产业强村、产业富民入手,推动产业兴旺先进村建设。深化产业融合,积极打造河马文化产业,谱写好乡村振兴篇章。近年来,村先后荣获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卫生村 、南通市美丽宜居乡村、南通市五星级村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中和村:

中和村位于东社镇北侧,面积约7.7平方公里,辖区有三马路、同心灶和中和三个自然村,常住人口约4011人,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村,党总支下辖4个支部,共有122名党员。

全村经济以传统农业为基础,以纺织业及加工业为辅。近年来,我村重点打造水美乡村,三甲河、同心灶河已完成水土保植项目建设,同时该村的防护林规模已达两千多亩,环境优美,形成了中和村靓丽的风景线。

接下来中和村党总支将进一步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争创优和提升竞争力为主线,围绕依法治村,科技兴村的工作思路,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发挥地理优势,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朝着更高、更强、更好的目标发展。

陈墩村:

东社镇陈墩村位于东社镇最北首,东与东社镇中和村相交,南与白龙庙居委会相邻,西与东社镇兴隆灶村交界,北至滥港河,2001年由圩南村与陈墩村合并而成。共有3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4.71平方公里,总人口2768人,总户数为1185户。村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完善。现已建成集综合办公室、综合活动室、综合阅览室、广播室和村民文体活动等服务于一体,建筑面积达540平方米的村党群服务中心。陈墩村现有党总支部1个,下设陈墩红网格、棉花协会红网格2个支部,党员102名,村干部6人。全村经济以传统农业为基础,依托土地占补挂钩、高标准农田土地流转增加村营收入。陈墩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建设和谐村居为目标,积极统筹辖区资源,不断完善村居服务和管理,注重党员的思想教育和强化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近年来村先后荣获通州区“江苏省健康村”、南通市“青年文明号参创集体”、通州区“五星级基层党建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庆丰居:

庆丰社区位于南通市通州区东社镇西北部,系原庆丰乡老镇区,由原庆丰社区、庆西村和新灶村合并而成。现有4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562.26亩,村域范围内有庆丰幼儿园、庆丰小学,学校设施完善,师资优良,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教育。全村经济以纺织业及加工业为支柱,农业以高标准农田为特色,共有私营企业18家。村公共服务中心集办公室、活动室、服务室、会议室、卫生室、文化室、广播室和村民文体活动室等于一体,建筑面积达500多平方米,各类基础设施完善,举办的各类活动深受村民喜爱。居委全力改善全居环境,聘请保洁员全天候管理收集生活垃圾,保证日产日消,并积极整治道路及河道卫生。全居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倾力新建桥梁、水泥路、泵站、防渗渠等,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现在的庆丰居道畅路洁、碧水蓝天、生机勃勃。

庆丰社区先后荣获:“耕地保护示范村”、“南通市科普教育基地”、“南通市科普示范社区”、“通州区文明村”、“社会事业工作先进单位“、”政法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福利村:

东社镇福利村位于东社镇中部位置,由原中南村和福利村在2001年合并成福利村。东与三余镇的育新村隔河相望,南与东社镇的香台村隔河相邻,西与东社镇的平和村、白龙居委会交界,北与东社镇的中和村相邻。村部位于平海公路路北侧,距通州湾标识牌入口1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总面积4.3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为3220亩,常住人口为2862人,下设两个分支部,分别为中南支部和福利支部,党员共计95名,农村劳动力998人,家庭户为1036户,辖26个村民小组。近年来,本村积极整合各类资源,致力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农业发展,社会化服务联盟的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东社居:

通州区东社镇东社社区居委会南临景瑞农业科技产业园,北临通州区忠孝文化园,西临省道318线,东临闸河景观带,金三公路穿境而过,社区交通便捷、地利人和,是投资的热土,生财的福地。东社社区位于镇政府所在地,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心。

东社社区区域面积为3.78平方公里,党总支下辖4个支部,共有137名党员。社区内农贸市场、大型商场、综合超市、住宿餐饮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中小学、幼儿园、卫生院、电信邮政、银行、体育公园、文化广场、小游园、党建小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备。金三公路沿线商住一条街已形亮丽风景线,东社花苑住宅小区建成为我居增添了人气,福乐华机械、佳比塑胶等企业蓬勃发展,工业园区已形成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环保设备等为主导的产业集中区。东社社区还是全镇最大杂粮交易市场,年成交额亿元以上。东社社区环境优美,近年来获得省卫生村、省和谐社区、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和市、区文明村等称号。

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社区党支部将进一步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全体群众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进一步发挥区域优势,坚持科学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朝着更高更强更好的目标发展。

杨港居:

东社镇杨港社区是由原杨港居、唐南村、圩岸村、林东村四个村合并而成。社区位于通州区主城区北侧,南与金新街道相邻,西与西亭镇接壤。

社区共设25个小组,2000多户,耕地面积6000余亩。土地肥沃,适宜种植油菜、水稻等大宗作物,同时,也积极引导村民种植蔬菜瓜果,实现农民增收。

社区拥有中学、幼儿园各一所,卫生院、社区卫生所各一家,农贸市场一家,这为农民的生活、学习带来便捷。杨港社区是百年老镇,商贾云集。杨港羊肉远近闻名,是我社区的特色产品。目前,拥有苏北最大的山羊城,山羊养殖合作社,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山羊的特色产业。

G228、金三公路纵横贯穿其间,交通便利。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得杨港社区成为投资兴业的理想场所。社区为东社镇工业园区所在地,拥有企业50余家,涉及机械、电子、家纺等行业,产品远销日本、欧洲等地。

严北村:

严北村位于东社镇西南部,东起红卫河,西与杨港居、唐洪村接壤,南邻金沙街道,北至团结河,金三公路、政合路、镇北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人居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全村辖3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978人,总耕地面积7851亩,现有党员199名,下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6个。村党群服务中心总占地面积7760㎡,其中便民服务中心建筑占地面积1600㎡,集便民服务大厅,综合办公室,综合活动室,农家书屋,会议室等于一体。小游园占地5800㎡,设有娱乐广场、健康跑道,绿化精美。设有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站360㎡。

严北村实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化,增加透明度。村干部勇于担当、团结互助,廉洁自律意识以及为人民服务意识高。村内邻里关系和睦,人际关系和谐,治安环境良好,村民安居乐业。

严北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定信心,勇于创新,勤奋工作,狠抓落实,力争把村建成美丽宜居的村庄。

唐洪村:

唐洪村地处东社镇西北部紧邻通州主城区,G228国道、政合路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唐洪村由原海洼村、唐洪灶村、银杏村和蒋家灶村4个村合并而成,全村现有耕地面积4500多亩,人口4176人,辖区内45个自然村民小组。现有党员141名,党总支下设2个二级支部,7个党小组。村公共服务中心设在唐洪村9组,总面积达520平方米。

唐洪村历史悠久,依托千年银杏树而建的慈云寺蜚声省内外,是东社一日游景点之一。唐洪村是东社镇工业园区所在地,近年来唐洪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通讯器材制造、家用纺织、模具加工、机械制造、光伏电缆等科技含量高,无污染企业80余家,为东社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唐洪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推动乡村振兴新战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建成村美、民富、水清、天蓝、宜居宜游的新唐洪而不懈努力。

横马村:

横马村位于东社镇的中部,由原东社弯港、严东、横马和沙尖四个村合并而成,北二线、政合路穿村而过,251路、233路公交车经过村内,交通便利。村东起四甲河、北至团结河、西靠余丰河、南依翻身河,村域面积10800亩,其中耕地面积6600余亩。全村下辖16个村民小组,人口4900余人。横马村党总支下辖弯港、横马两个二级支部,八个党小组,党员人数共138人。本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加强党支部建设,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充分发挥着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决围绕目标任务,努力提升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发展不动摇。

横马村抢抓乡村振兴的大好机遇,大力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加强环境整治力度,全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大大提升。

五马路村:

南通市通州区东社镇五马路村党群服务中心位于东社镇镇区西侧,金三公路,二五公路和建设中的南通绕城高速穿境而过,交通便捷。我村由原喻桥村14大队,界东村15大队,马岸村3大队,五马路村2大队四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全村共1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达5.89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4243人。村党总支下设四个二级支部,八个党小组,其中:中共党员130名。

全村耕地面积5376.88亩。全村以农业产业为主,近年来五马路村全力推进乡村振新战略和农业结构调整,现有设施葡萄基地200亩,设施草莓种植基地400余亩,南通市政公司和南通嘉兴苗木基地500亩,绿洲特种水产(绿洲大闸蟹)养殖基地300亩。有杂粮收购经营户3户,土地流转3000余亩。村民大多从事农业、建筑业和手工业(外出务工),全村各类企业(加工点)十余家。2012年根据区委组织部要求,新建460平方公共服务中心;2016年拆除东社镇第一个砖瓦厂(东社窑厂),2016年建成村小游园;2017年评为江苏省绿化“三化”示范村;2019年党群服务中心党建元素提升,完善我村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在服务中心内开展了党建、民政、综治、调解、食品药品、电子阅览室等专门阵地,大大方便了群众生活;2020年获四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党建示范点;2021年荣获2020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2022年获2021年度“招商引资”先进集体、获2021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2023年获2022年度“综合治税工作”和“双违管控”先进集体、荣获“2021-2022年度文明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五马路村村两委班子始终紧密联系群众,做好民生实事,努力增加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本村产业特色。

新街村:

南通市通州区东社镇新街村南临通吕公路,北与金三公路交接,省级公路318线穿境而过,202路公交车直达村部,交通便捷。全村总面积7239亩,耕地面积4095亩,辖13个村民小组。党总支共有97人,下设四个党支部,二十二个党小组。近年来村两委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全力推进江苏景瑞农业、瑞隆农产品公司、爱久农业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进我村。巴宇纺织、鹏达电器等企业也带动了我村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村两委团结广大群众,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深入开展“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创先争优”等活动,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生态村、卫生村,南通市先进村党组织,四星级农家书屋,通州区农业农村工作先进集体,连续获得通州区文明村称号。

新桥村:

东社镇新桥村西接东社镇区,南与二甲镇毗邻,景色宜人,地理位置独特。古老的范公堤穿境而过,据传七甲路口就是范公堤、沈公堤连接处。跨入新世纪,新桥人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以守正创新的精神,展示不甘落后、迎头赶上的“东社新桥生态红菱印象”。辖区内,拥有开心田园生态农场、综合超市、旅游服务项目设施等,村卫生室、小游园等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

全村共有27个村民小组,农户1114户,农业人口2806人。党总支共有党员84人,下设三个党支部、十六个党小组。新桥村现流转土地约3000亩,大田农业、设施农业克服了传统农耕“靠天吃饭”的不确定性,通过现代化的设施和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传统农业亮点纷呈,河菱、黄金瓜名声响亮。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新桥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较快,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先后被评为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区文明村荣誉称号。

香台村:

香台村位于东社镇政府北侧,南至翻身河、东至闸河、北至团结河、西至横马村交界,区域面积4.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527.3 亩。香台村道路南侧连接金三线,北侧连接平海公路,西侧连接二五公路,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有忠孝文化之美名。香台村党总支下设三个二级党支部,13个党小组,共有81名党员,其中流动党员37名。先后获得了江苏省三星级康居乡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休闲农业精品村、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南通市文明村、南通市五星级村(社区)党组织、市党建工作示范点、南通市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区五星级基层党建示范点等荣誉。

香台村两委班子及全体党员干部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平常时候看的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基层,把为民谋福祉的初心落到实处,对标党建示范化,打造坚强战斗堡垒,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民生改善的新路径、党建工作的新举措,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做好每一件事,以群众的“笑脸”检验党建引领“成效”。

河东村:

东社镇河东村共有29个村民小组,总农户1136户,承包面积3354亩。

村综合服务中心总面积1600㎡。其中村综合服务大楼450 ㎡,设有便民服务大厅、调解室、退役军人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站、农家书屋、会议室、广播室等,为更好的服务群众于2023年升级完善服务设施。

河东村位于东社镇东北方向,东邻苴西村,南邻新桥村,西至香台村,北至三余镇横河,与通州八大景点的忠孝园隔河相望,属于内陆村,地理位置不突出。为更好地创建新文明农村,强化村级经济,河东村建设1000平方米钢结构库房用作周边农产品的仓储,并计划按照实际需求进行烘干、冷藏等设备的增设,为种植户更多的种植方案提供先提条件,并大力发展村企协作,引进“如皋黑塌菜”等农业项目。我们将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创新思路,新机制。突出发展经济重民生为工作重点,落实责任和措施,围绕服务群众,建立健全基层党建服务体系,着力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强化村党组织的领导的领导责任,为建设富民强村的目标而奋斗。

苴西村:

东社镇苴西村2001年3月由原苴南村、苴西村合并而成,北与通州区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三余镇同盟村相邻,东与五甲苴居相接,西与河东村毗邻,南接新桥村,地理位置优越。沿线有公交339路、231路等,交通便捷。区域内驻有五甲苴小学、中心幼儿园,教育设施齐全。苴西村由原苴南村与苴西村合并而成,全村总人口3025人,共27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594亩。苴西村党总支部下设3个支部,14个党小组,现有党员108人,预备党员0名。

2012年新建481平方的公共服务中心。全村共有6家床上用品加工小作坊,拥有一家山羊规模养殖户,枇杷专业合作社一家,家庭农场一家。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农业项目,提高村民收入,同时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工作,对辖区内主要河道进行了疏浚整治,对村内主要道路进行保洁,给村民打造一个“水清、地洁、天蓝”的良好居住环境,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村两委将努力夯实和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拓展农业项目建设,谱写农村建设的新篇章。

五甲苴居

五甲苴社区位于南通市通州区东社镇东部,东临海门,北靠滨海园区,由原苴东村、苴北村和同福村合并而成。全社区36个村民小组,社区划分为4个网格支部,辖区耕地面积5206.22亩,现有人口5443人,党员159名。社区整合各项功能,搭建了党群工作、教育培训、为民服务、综合文化、沟通联络“五大平台”。

社区内90%的农户新建了式样新颖的楼房,1400多户农家接通电话,数字电视达到95%,由于我社区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幸福感不断提升。全村道路实现了白色化,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6%。全村有工业企业10多户,个体工商户50多个,工业以床上用品、机械制造加工为主。本社区内有社区医院,卫生服务站,银行,邮政、电信,农贸市场,多家超市,农资门市部,警务室等。

社区从2001年至今一直获得通州区先进单位,2005年至2022年获南通市文明村、文明社区称号,2023年获得区级五星级党群服务中心称号。

东平村:

东平村,位于南通市通州区东社镇南部,东临南通市海门区,南与二甲镇接壤,西与新桥村相望,北与五甲苴居交界。S335、金三线穿境而过,紧靠在建绕城高速出入口,紧邻南通新机场,交通区位情况条件优越。下辖46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5172人,党小组7个、党员133名。

东平村先后荣获江苏省三美一高示范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水美乡村、江苏省人居环境示范村;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南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南通市党建示范点、南通市五星级村党组织、南通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全村共有耕地5368.83亩,通过省投土地整理建设项目,平整土地4518亩,高标准农田占比达84.2%。目前流转4318亩,流转率达80.4%,重点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形成了以芦笋、葡萄为主的果蔬农业特色产业。并致力于打造集垂钓休闲、农业观光、果蔬采摘、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型旅游休闲乡村。村集体收入近几年都超百万,村民人均纯收入也逐年上涨,经济发展稳步向前。

东平村党总支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悟原理、求真知、明方向,坚持因地制宜、长效管理,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建成产业有特色又有特质、村貌有颜值又有温度、乡风既文明又和谐的新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