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济建设

1992年,先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33元,2008年为2.51万元,是1992年的10.31倍,年均增长15.7%。2007年工农业总产值76.84亿元,是1992年的36.8倍,年均增长27.2%。2008年为100.56亿元。
20世纪90年代初,先锋乡以种黄麻、药材、薄荷等经济作物为主,传统副业主要种植瓜果蔬菜,是远近闻名的“瓜菜之乡”。1993年总产粮食大豆6868吨、油料作物1232吨。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54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2205万元。1995年,先锋镇进入南通市农业亿元乡镇行列。1999—2001年培植南通德名珍禽养殖场、唐家埭韭菜村以及药材、果木等种植、养殖大户。2003年,唐家埭蔬菜基地被认定为省无公害蔬菜产地。次年12月,唐家埭韭菜、青毛豆、青椒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书。2005年建立海洪银杏花木、苏家埭果蔬营销等5个生产合作社。2007年,海洪桥村青玉米、“清河”牌菜籽油分别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无公害产品。2008年,全镇种植粮食大豆2.34万亩、总产7077吨,油料作物1.63万亩、总产2988吨。生猪、羊、家禽饲养量分别为1.58万头、1.25万只、65.12万羽,水产品产量456.6吨。拥有农机总动力4852千瓦。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166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6064万元。
该镇工业形成以色织业为龙头,染整、服装、床上用品、塑料、海绵、金属、电器配件等多门类共同发展格局。1993年有镇村办工业企业40多个、职工4818人,实现工业总产值2.9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100万元。1995年,苏家埭村组建江苏志新集团公司。1997—1998年,全镇形成海绵、鞋业、色织、钢丝包、床上用品五大经济发展区域。志新集团有限公司由省级企业集团升格为全国乡镇企业集团,生产的“明星”牌绒线被评为省名牌产品。1999—2001年先后建立民营经济工业园区、科技工业园区。2000年,南通新型防腐设备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南通同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姻开发多项高科技产品,2005年被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利用民间资本兴办的南通欣源水处理有限公司投入运行,集中处理工业污水。5月,先锋镇获“中国色织名镇”称号。2008年,全镇有工业企业450多个、职工1.4万多人。有产值亿元以上企业5个、亿元以上村9个。全年工业投入8.55亿元,完成技改项目57个。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99.65亿元、产品销售收入99.45亿元、利税6.1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67亿元(其中工业8.04亿元)。
1993年,全镇有集体商业企业和个体商店123个、从业人员935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651万元、外贸供货额7260万元。1994年8月,先锋提包市场被定为省级市场,成为苏北第一家提包专业市场。1997年建先锋综合市场。1998年实行存养、屠宰、检疫、化验一条龙服务的生猪屠宰场开业。2001年新建建筑装潢材料综合市场,在远离镇区的花园村新建农贸市场。2005年9月成立通州市首家色织商会——先锋色织行业商会。是年,南通先锋驾校建成。2007年,青青家园成功开盘,超越超市入驻。12月,集餐饮、休闲、垂钓、旅游于一体的南通惠凯生态园建成营业。2008年,全镇从事第三产业的单位2678个、从业人员5605人。有商业零售网点398个。完成出口商品交货值5.16亿元、出口创汇3125万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65亿元,其中,交通运输3035万元、批发零售7412万元、住宿餐饮949万元、商务居民2257万元、房地产业6132万元、其他服务业675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