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社会事业与基础设施建设

1993年—2009年6月,五接镇(乡)疏浚河道47条,修建桥梁79座。1997年全面改造五接桥镇区,新建农民街,新增一批服务业设施及文化娱乐场所。2002年建设镇区绿化带,建成市卫生一条街。2003年实现村村通公路,镇村公路均为沥青路面;开通五接镇至南通班车。2008年,自来水普及率98%,有线电视开通率83.2%,广播电视“双入户”村村达标。2009年上半年新建农村道路23公里。
1993年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2000—2001年,五接、李港幼儿园先后改为股份制和个人独资幼儿园。2002年,五接小学少先队被评为省红旗大队。2003年,五接板鹞艺术列入小学特色教学课程。2007年,五接初中与李港初中合并办学。2008年,全镇有中小学3所、在校学生2488人,幼儿园2所。
1996年,镇卫生院建成一级甲等卫生院。1998年起实施农民大病统筹医疗制度。2001年,李港、五接卫生院改制。2008年,有1096人次享受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有卫生院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3个、卫生所1所,初级卫生保健普及率100%。计划生育率98.5%。
1999年,五接乡被定为省全民健身点,被评为省体育工作先进乡镇。2001年,《王泽君和他的风筝缘》(风筝艺人王泽君,60多岁仍带徒200多人)电视片在南通电视台等播放,并在美国网上展播。2002年,五接风筝参展第三届中国家庭文化艺术节;2004年在李港村建中国哨口风筝通州博物馆。至2009年6月,五接镇2次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风筝)之乡”,建成省体育强镇。中国乒乓球通州训练基地一期工程在开沙岛建成营运。
2005年,企业科技投入300万元,用于科教经费92万元,建农村专业协会3个、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基地2个。2008年引进科技人才200多人,全镇有专业技术人员1000多人,其中,高级管理研发人才5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