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济建设

1992年,平东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74元;2008年为3.03万元,是1992年的22.05倍,年均增长21.3%。1999年,工农业总产值2.5亿元,是1992年的5.71倍,年均增长28.3%;2008年为74.54亿元,是2000年的12.29倍,年均增长36.8%。
平东镇农产品以粮食为大宗,淡水养殖业兴盛。1993年,耕地面积1.85万亩,总产粮食大豆9841吨、棉花42吨、油料作物614吨,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88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127万元。1999年开发河道养鱼和特种养殖600多亩。2000年区划调整后,耕地面积增至3.83万亩。新增荷兰豆等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和意大利生菜等特色蔬菜9750亩。新增万羽养鸡户4户、百头养猪场6个。全年总产粮食大豆2.32万吨、棉花93吨、油料作物1950吨。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8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6010万元。2001年建美国落地王鸽养殖、特种水产养殖、万羽家禽养殖等高效农业生产基地,推广四季蔬菜种植、稻田养殖,扩大种植中药材、湖桑,落实“双低”油菜千亩科技示范方种植新项目。2002—2003年建南美白对虾、鳜鱼、大雪枣等特色产业基地10多个,板蓝根、芦笋等特色产业村5个。2008年种植粮食大豆5.12万亩、总产2.38万吨,棉花583亩、总产50吨,油料作物7010亩、总产1346吨。生猪、羊、家禽饲养量分别为5.05万头、4.15万只、350.73万羽,水产品产量903吨。拥有农机总动力1.73万千瓦。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2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9530万元。
该镇工业门类有船舶钢结构、机械、电子、纺织服装、红木家具、建筑安装等20多个,产品有家具、食品包装机械等460多种。1993年,全镇有镇村办企业20多个、职工1929人。实现工业总产值5309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10万元。1996年,高压电器厂生产的LHJ系列六氟硫充气及回收装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8年建立林桥非公有制经济园区。个体私营工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全镇工业总量49%、51%、53%。东亚液压工具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螺栓液压上紧装置获国家专利。1999年建办平东镇民营工业区。龙门埭村近三分之一农户从事洁具生产,产品销至江、浙、沪地区。2000年区划调整后,有各类工业企业160多个、职工2560多人。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9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38亿元(其中工业1.19亿元)。2001年建立工业园区,3个企业通过ISO 9000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发展劳动力经济,全镇近万人从事建筑施工、水电设备安装,实现施工总产值3亿元。2003—2004年,全镇形成钢结构、纺织服装、红木家具、机械电器等支柱产业板块。2005年有亿元以上企业1个、亿元以上村1个。2006年形成以海通船舶等为代表的沿河企业群和以舟舰钣金等为代表的沿路企业群。2008年,有各类工业企业978个、职工7716人。工业投入9.91亿元,完成技改项目87个。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73.02亿元、产品销售收入73.02亿元、利税7.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42亿元(其中工业6.66亿元)。
1993年,全乡有集体商业和个体商店196个、从业人员312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179万元、外贸供货额1481万元。1996年扩建镇农贸市场。1998—1999年改造新三十里集镇。第三产业向运输、农资供应、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扩展。2001年,个体工商户由传统服务业向法律咨询服务、计算机使用技能培训及销售等20多个新兴产业发展。2004年,全镇有物流超市6个,药品超市2个,农资超市4个。2008年从事第三产业单位196个、从业人员4285人,商业零售网点2416个。市场成交额8680万元,出口商品交货值1860万元,出口创汇1280万美元。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56亿元,其中,交通运输2211万元、批发零售7759万元、住宿餐饮2366万元、商务居民1.1亿元、房地产业5203万元、其他服务业700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