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人民生活

1993年,刘桥镇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2008年为61平方米;1993年,楼房占住房总面积39.1%,2008年为90.6%。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1万元,是1992年的9.31倍。2002年—2009年6月,全镇为76户贫困户改造草危房208间,1329户贫困户脱贫。2007年,农村集中居建设有序推进,至2009年6月,尹家园村、刘桥社区等6个集居点初具规模。2008年末,全镇有五保户150户,3个敬老院集中供养老人111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31户762人;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93亿元。每百户拥有电冰箱53台、电视机120台、洗衣机61台、空调30台、摩托车73辆、家庭小汽车7辆、电脑41台、电话(含手机)199部。是年起,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扩面工程,至2009年6月,全镇有2.77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附1:英雄乡
英雄乡位于刘桥镇东,总面积32.23平方公里,2000年4月撤销,辖地并入刘桥镇。
1993年,全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86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877万元、1845万元、1264万元)、财政收入160.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53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35万元、工业总产值5356万元。1996年,通州制帽厂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和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1999年,全乡有耕地2.48万亩,辖19个行政村、7875户2.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27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968万元、3572万元、4822万元),人均5228元,是1992年的3.45倍,年均增长19.4%。财政收入50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58元。粮食大豆、皮棉、油料作物总产分别为1.62万吨、101吨、762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938万元,工业总产值1.4亿元、利税591万元。
1996年创建农民一条街,建江海经济园区。1997年建自来水厂。1998年建成通州市卫生一条街。
附2:新联镇
新联镇原称新联乡,1994年10月撤乡建镇,位于通州市西北隅、刘桥镇北,与如皋市、如东县毗邻,总面积42.29平方公里。2007年2月撤销,辖地并入刘桥镇。
1993年,新联辖20个行政村。2001年行政村合并调整,至2006年,辖11个行政村(卞西、长岸、韩家桥、新建、尹家园、渡缺口、米三桥、极孝、洞坝口、渔场、刘家桥)和1个社区(新联)。
新联的农业以种植粮棉为主,饲养家禽、家畜和养殖淡水鱼见长;新联螃蟹个大味鲜。1993年,全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87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225万元、3488万元、474万元)、财政收入3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54元。全乡有耕地2263公顷,总产粮食大豆1.94万吨、皮棉741吨、油料497吨。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51万元、工业总产值1.08亿元。1996年,农民宋建华创办通州市第一家租赁农场;非标机械设备厂自行研制的自闭式船用平板玻璃油位计被列为国家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各大中型造船厂。1997年建有蟹、虾、鱼、鳖、蚌珠、良种鸡繁育及蔬菜、银杏树种植等基地13个。1998年,农民自发成立出口蔬菜专业合作社,为无公害蔬菜的种植和销售提供一条龙服务。2000—2002年,田园公司与极孝村联合开发生态农业稻鸭共作示范区,每亩增收250元。全乡逐步形成千亩出口蔬菜种植基地、千亩稻鸭共作示范基地、千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千头二元杂交母猪饲养基地和千户超万元庭院经济。2002年建江苏嘉安食品有限公司,收购、加工、销售速冻无公害蔬菜,95%以上产品外销22个国家和地区;同年,公司通过HACCP国内质量安全体系认证。2002—2005年,新联镇先后被评为省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省农业产业化先进镇。2006年新建优质畜禽养殖基地、靖麒无公害养殖基地、葡萄园基地、出口蔬菜种植基地等6个规模农业项目,新增蔬菜加工点8个。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1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17亿元、2.93亿元、1.51亿元),人均2.03万元,是1992年的12.01倍,年均增长19.4%。财政收入31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12元。耕地面积6.41万亩,总产粮食大豆2.3万吨、皮棉142吨、油料作物726吨。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亿元,工业总产值36.62亿元、产品销售收入35.48亿元、利税2.25亿元。有商业零售网点1282个。
1993年建自来水厂。1996年,镇成人学校创业教育情况分别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翌年被列为省重点学校。1997年,新联镇接受省卫生厅对合作医疗工作检查得到肯定。1999年,新联镇被评为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先进镇,新联中学成为省示范初中。2001年,镇自来水厂被评为省先进农村水厂。2003年,新联至南通公交专线开通。2005年通过省“十五”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考核验收。2006年,全镇有中小学3所、在校学生5394人。医院、卫生院(室)16所,初级卫生保健普及率85%。有线电视开通率63%,自来水普及率95%,4291人参加养老保险。
1996—2002年,新联镇先后被评为省群众文化先进镇、省全民健身体育运动先进镇、省“亿万农民健康活动”先进镇、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先进镇、省文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