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人民生活

1993年,石港镇农民人均住房面积29平方米,2008年为60平方米;1993年,楼房占住房面积35.2%,2008年为91.1%。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934元,是1992年的8.58倍。2002年起实行最低生活保障,截至2008年末,为困难户改建危房252间4830平方米,享受低保601户794人,五保户184人。敬老院2所,供养老人200多人。参加养老保险2.28万人。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03亿元。每百户拥有空调23台、电冰箱50台、洗衣机59台、彩电132台、热水器71台、摩托车67辆、家庭小汽车2辆、电脑37台、电话(含手机)206部。
附1:五窑乡
五窑乡位于石港镇西北,总面积35.12平方公里,2000年4月撤销,辖地并入石港镇。
1993年,全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47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143万元、1359万元、845万元)、财政收入198.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92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60万元、工业总产值4273万元。1994—1995年,五窑石油化工机械厂生产的气垫带式输送机获省优秀新产品“金牛奖”,在中国新技术产品博览会、中国首届新技术成果暨新产品交易博览会上获金奖。1999年有耕地2.54万亩,辖11个行政村、7013户1.9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986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087万元、4886万元、5672万元),人均7910元,是1992年的4.63倍,年均增长24.5%。财政收入32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10元。粮食大豆、棉花、油料作物总产分别为1.75万吨、40吨、522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亿元、工业总产值2.11亿元。
1998年,反映五窑人民奔腾不息精神的雕塑耸立在集镇中心;“三老”(老烈属、老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优抚门诊受到民政部肯定。1999年采用股份合作方式新建中心幼儿园,五窑小学成为省“教与学”试点学校,五窑乡被评为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先进乡。
附2:石南乡
石南乡位于石港镇南,总面积32.8平方公里,2000年4月撤销,辖地并入石港镇。
1993年,全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78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156万元、936万元、786万元)、财政收入130.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2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06万元、工业总产值2335万元。1999年有耕地2.78万亩,辖13个行政村、7628户2.1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44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6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7005万元、1828万元、4747万元),人均6331元,是1992年的4.77倍,年均增长25%。财政收入17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9元。粮食大豆、油料作物总产分别为2.12万吨、831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7亿元、工业总产值2566万元。
1997年建成乡文化娱乐中心。1998年建成市卫生一条街。1999年,石南乡被评为省初级卫生保健合格乡、省体育先进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