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济建设

1992年,骑岸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20元;2008年为2.11万元,是1992年的13.87倍,年均增长17.9%。1999年,工农业总产值6.16亿元,是1992年的7.53倍,年均增长33.4%;2008年为51.72亿元,是2000年的4.58倍,年均增长21%。
1993年,全镇耕地面积4.02万亩,总产粮食大豆2.25万吨、棉花884吨、油料作物702吨。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30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3536万元。骑岸镇的张沙方柿又名“金盆月”方柿,个大无核,甜美爽口,蜚声全国。1996—1997年,全镇有10个项目列入通州市多种经营百项投入工程。1998年围绕建立高效农业实施立体种植、特种养殖和稻田养殖等特色工程。张沙村被省政府定为农业现代化示范村。1999年建立农民经纪人协会、蟹业协会和“金盆月”方柿基地。2000年区划调整后,耕地面积增至7.1万亩。农业经济逐步向基地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华夏水产养殖公司、跃界蟹苗繁育基地、沧北工厂化养鳖场、圣桥养狐场等14个农业项目。是年,全镇总产粮食大豆4.51万吨、棉花319吨、油料作物2683吨。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9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92亿元。2002年引进“三资”开发农业项目12个,建成农业科技园区;渡海亭等5个村被列为通州市农副产品生产专业村。2003—2008年向省农林厅成功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各3个,注册“通发”等9个农产品商标,建立蚕桑、鲜牛奶等8大生产基地,农业企业发展到56个。2007年,农机跨区作业收入1500万元。2008年,全镇种植粮食大豆9.48万亩、总产4.51万吨,棉花1372亩、总产116吨,油料作物1.3万亩、总产2608吨。生猪、羊、家禽饲养量分别为19.55万头、7.12万只、887.78万羽,水产品产量4063吨。拥有农机总动力3.51万千瓦。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1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2.23亿元。至2009年6月,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5个,其中,汇绿蛋品和渡海亭蚕茧专业生产合作社分别被评为南通市示范合作社。
该镇主要工业门类有塑料、模具、纺织、机械、包装、化工等,主要产品有塑料制品、包装材料、服装、床上用品等26种。1993年,全镇有工业企业43个、职工2925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08亿元、建筑安装业产值286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38万元。1996年,新华建筑安装工程公司获省建筑名牌企业称号,至2008年有8项建筑工程获“鲁班奖”。1999年,市专用肥料厂开发的高效有机复合肥被列入省星火计划。2000年区划调整后,有各类工业企业130多个、职工3050多人。钢管厂等5个企业近千万元存量资产起死回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7.99亿元、利税2084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5亿元(其中工业1.77亿元)。2001年建立工业园区。市专用肥料厂新上腐脲生产线,产品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被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2002年,爱特津乳业公司获得省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企业资格。2006年—2009年6月,全镇投入19.47亿元,完成282个项目技术改造。2008年,全镇有工业企业141个、职工3948人。实现工业总产值48.31亿元、产品销售收入47.8亿元、利税2.9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81亿元(其中工业3.78亿元)。
1993年,全镇有集体商业企业和个体商店1756个、从业人员2752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866万元、外贸供货额777万元。1999年建中华绒螯蟹批发市场。2001年扩建骑岸农贸市场,易地新建五总农贸市场。2007年,骑岸农贸市场因雪灾倒塌重新改建。2008年,五总农贸市场实行个人承包经营。是年,全镇从事第三产业的单位78个、从业人员3658人,商业零售网点3065个。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28亿元,其中,交通运输2802万元、批发零售7035万元、住宿餐饮979万元、商务居民9109万元、房地产业5850万元、其他服务业70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