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社会事业与基础设施建设
1993年—2009年6月,三余镇疏浚河道350多条,修建桥梁130多座。1995—1998年,镇财政投入和集资1亿多元改造旧镇区,建垃圾和粪便无害化处理场各1所。1996年建成省卫生镇。1998年,村主干道为水泥路,村到组为砂石路。2005年,自来水入户率达100%。2006—2008年建镇村组三级水泥路50多条,镇区主干道为水泥路或沥青路。2008年实施长江水饮用工程,有线电视入户率64%,改厕率36%,绿化覆盖率达到小康标准。2009年6月开始建造三余垃圾中转站。
1993年起,逐步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2003年,镇成人校建成省农科教示范基地。2006—2007年顺利通过省“六有”(有整洁的校园、师生满意的食堂、冷热饮用水供应、水冲式厕所、安全的宿舍、寄宿生每人一张床位)工程和“校校通”工程验收。2008年,镇成人校建成省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年末,全镇有中小学8所、在校学生1.23万人,幼儿园5所。
1993年起,该镇科技投入逐年增加,仅2005年就投入550多万元,至2009年6月,全镇建成科技专业协会3个、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基地3个。2008年,全镇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80人,三余镇被评为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工作先进集体。
1996年、1997年,三余镇先后被评为省群众文化先进镇、体育先进镇。2002年,中央电视台七套节目组拍摄三余金秋文艺队送戏下基层实况。2005年建社区活动中心。2007年投资800万元将禹稷庙迁移至当年江谦耕读处(今广运村39组),按明清风格新建,并改名禹稷寺。至2008年,村村建有农家书屋,共有藏书3万余册。
2004年,三余镇被评为省“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集体。2006年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镇5.04万农民参保。2007年1月,镇卫生院并入市第五人民医院。2008年,全镇有医院、卫生院5所,卫生所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6个,初级卫生保健普及率98%,计划生育率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