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济建设

1992年,西亭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82元;2008年为2.1万元,是1992年的11.76倍,年均增长16.7%。1999年,工农业总产值4.2亿元,是1992年的3.19倍,年均增长18%;2008年为63.05亿元,是2000年的8.84倍,年均增长31.3%。
西亭镇是通州市重要粮棉生产基地。1993年,耕地面积3.79万亩,总产粮食大豆1.85万吨、棉花603吨、油料作物881吨。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57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2349万元。10月,全市首家农业股份制企业——西亭曙光农业公司成立,主要从事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1998—1999年实施国家粮食自给工程示范区建设,启动石江公路沿线国家农业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和以西亭脆饼公司为龙头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2000年区划调整后,耕地面积增至5.2万亩。继续推行农业结构调整,西禅寺村有桑田100多公顷,成为全市十大蚕桑生产基地之一。以西禅寺村为主的桑田间作牧草养鹅工程被列为省重点农业示范工程。是年,全镇总产粮食大豆3.23万吨、棉花300吨、油料作物2938吨,蚕茧产量突破100吨。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7732万元。2006年引进市内外民资兴办长盛垂钓休闲中心、玉林粮油等项目6个。2008年推广良种面积近3万亩,建设千亩水果基地、生态桃园、珍禽园,建成无公害优质农产品基地和高效规模农业基地2万亩。全镇种植粮食大豆6.29万亩、总产2.69万吨,棉花1088亩、总产102吨,油料作物1.8万亩、总产3802吨。生猪、羊、家禽饲养量分别为7.44万头、3.07万只、166.29万羽,水产品产量1002吨。拥有农机总动力1.68万千瓦。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1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9260万元。
该镇主要工业门类有新型能源、纺织服装、机械五金、电子元器件、食品加工等,主要产品有太阳能热水器、通信电缆、纺织机械、特种电源、传统食品等24种。1993年有镇村办企业125个、职工2349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4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039万元。1994年3月,西亭脆饼厂与香港锦程公司合资建通州复隆茂营养食品有限公司,至2008年,西亭脆饼先后获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被评为省名牌产品和信得过产品;“西亭脆饼”商标3次被评为省著名商标。1995年,南通电源设备厂生产的“江亭”牌WYK系列开关稳压电源先后获得省、国家新品优秀奖;1998年生产的高压钠灯电子镇流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00年区划调整后,全镇有各类工业企业200多个、职工3200多人。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53亿元、利税130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3亿元(其中工业1.22亿元)。2001年建立工业园区;通过公开竞租、销售等形式,盘活水泥制品一厂等一批停产、倒闭企业闲置资产。纱场建筑安装工程公司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组建南通永峰建安公司,成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2007年,桑夏太阳能产业公司、依科电缆公司跨入亿元企业行列,其中,桑夏太阳能产业公司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业。2008年,全镇有工业企业247个、职工1.9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61.54亿元、销售收入61.17亿元、利税5.6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28亿元(其中工业5.18亿元)。工业投入6.25亿元。新增注册商标8件,申请专利56个。“江亭”牌电器被评为全国优秀名牌产品。
1993年有第三产业从业人员603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604万元、外贸供货额864万元。1996年,农贸市场新建并被评为南通市文明市场,澜平桥市场、洪泗木材市场初具规模。1998年建成小商品市场、民营经济区综合市场。第三产业集中区由复隆茂路逐步转移到镇区青年路,由零星商业网点逐步发展成商业网点一条街。2000年发挥沿街沿路优势,新建镇建设路口超市。2001年,西亭农机服务中心(股份合作制企业)成立,实施跨区农机作业。2003年,新型生猪屠宰场建成,日屠宰生猪200头。2004年引进民资新建西亭驾驶职业技术学校。2008年,全镇有农贸市场4个、综合市场6个、超市70家、商业零售网点1682个。完成出口商品交货值6.24亿元。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17亿元,其中,交通运输1490万元、批发零售2694万元、住宿餐饮1346万元、商务居民2923万元、房地产业5700万元、其他服务业756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