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职业病防治
一、职业卫生监测
1993年,市卫生防疫站对16个公有经济企业137个监测点进行有害因素定点监测,合格率为63.5%。1994—2003年,除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合格率分别为20.85%、11.11%和15.76%外,其他年份合格率均在45%左右。2004年起,将非公有经济企业有害因素列入监测范围。2004年,共测123个企业289个点,合格率为46.02%,其中公有经济企业25个132个点,合格率为58.33%;非公有经济企业98个157个点,合格率为35.67%。2005年,对126个企业进行有害因素监测,共测307个点,合格率47.56%,其中公有经济企业23个128个点,合格率60.94%;非公有经济企业103个179个点,合格率37.99%。2006年,监测工厂企业123个,有能力监测的乡镇监测有害因素企业约200个,监测覆盖率62%;应测点448个,测定点328个,实测率73.2%,合格点126个,合格率38.4%。2007—2009年,每年监测企业数在150个左右,点合格率分别为45.6%、60.1%和66.49%。
二、铅中毒防治
1993年,对500名铅作业工人进行血铅检测,发现异常150人,给予驱铅治疗135人;检查治疗生活性铅中毒36人,中毒原因均为饮用铅壶装的酒。此后,这项工作常年开展,并从1999年起每年对接触铅作业工人实施健康监护,至2004年,先后收治血铅异常1218人次。2005年,对全市铅作业工人集中时间进行体检,并对有症状的及时给予治疗,全年收治血铅异常工人132人,其中有腹痛等临床症状的78人。2006年,开始对有症状的职工给予随时诊断随时治疗,至2007年,为332名铅中毒职工进行排铅治疗。2008年以后,因单位改造,停办铅中毒病人的收治。
三、苯中毒防治
1994年,对苯作业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发现血象异常27人,及时予以收治。1995年,确诊并收治职业性慢性苯中毒2人、职业性苯观察1人。1997年,确诊职业性慢性苯中毒1人。1999年起,市卫生防疫站对128名苯作业工人实施健康监护。2000—2002年,没有发现确诊急慢性苯中毒。2003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性苯中毒诊断由专业机构进行。2002年—2009年6月,每年约对300多名触苯作业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平均约有1%的异常者建议调离原工作。
四、尘肺病防治
1993年,对8名原0期尘肺病人进行复查,6人维持0期,2人升为I期;对4名疑似尘肺病人进行复查,1人确诊为I+期尘肺,1人为陈旧性胸膜肥厚,1人为肺结核,1人正常。1994年,经多方努力,对肺功能显著减退的尘肺病人给予疗养。1995年,对995名粉尘作业工人进行尘肺病普查,未发现新病例;1名矽肺病人由Ⅰ期升为Ⅱ期。1997年,对1087名粉尘作业工人进行尘肺病普查,也未发现新病例;1名矽肺病人由I期升为Ⅱ期。1999年起,市卫生防疫站对134名粉尘作业工人实施健康监护。2000—2002年,没有发现确诊尘肺病。2003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尘肺病诊断由专业机构进行。2002—2005年,每年对1000多名触尘作业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2006年—2009年6月,约以20%增长速度对接触粉尘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职业禁忌证患者建议调离,对有明显异常者建议去南通市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诊断。
五、放射线防护
1993年,全市有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单位2家,有2台铯-137γ料位仪。1995年,仅剩五总水泥厂1台,2005年市内无放射性同位素源。
1995年,全市有X线机单位72家,有医用X线机110台、工业探伤X线机8台。1996年开始创建“通州市放射防护综合监督管理示范市”,1997年通过省卫生厅考核验收。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市有X线机单位68家,有X线机90台,以200毫安X线机为主。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至2005年,近一半卫生院及医院实行隔室遥控透视,放射工作人员年人均辐射剂量1.0mSv,比2000年的2.1mSv下降52.4%。同年12月1日起,施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监管职能由卫生部门转向环保部门,卫生部门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继续做好放射工作场所的监测和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工作。2006年—2009年6月,对放射工作单位射线装置进行监测,监测率100%,合格率96%,监测发现的问题均及时整改。
六、农药中毒防治
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药种类发生明显变化,高毒类农药逐渐被中、低毒类农药所取代。加之通过广播、黑板报、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农药中毒防治知识,农民的防护意识逐步增强,生产性农药中毒发生较少,尤其是生产性农药中毒死亡明显减少。1993年,全市发生农药中毒394人,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104人,无生产性农药中毒死亡。此后,除1997年、1998年、2003年、2004年、2007年这几年夏季温度偏高,生产性农药中毒发生超过200人,其余年份生产性农药中毒在200人以下。1995年、1997年、1998年、2006年4年,发生生产性农药中毒死亡7人。2003年,海晏镇原东余乡境内发生一起23例棉农轻度农药中毒事件。2004年发生两起生产性农药中毒事件:一起是正大农药厂6名工人发生轻度农药中毒,另一起是通灵复合肥厂3名工人中毒,经抢救治疗后康复。2008年起,生产性农药中毒病例逐渐减少,无生产性农药中毒死亡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