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地方病防治

一、布鲁氏杆菌病
1989年起,境内连续监测4年未发现布鲁氏杆菌病疫情。1993年,继续贯彻《布鲁氏杆菌病全国监测点监测工作试行方案》,在石港、兴仁、三余区及市种畜场、市奶牛场开展监测,监测1172人,监测牲畜和其他动物1450头(只),亦未发现布鲁氏杆菌病病人和病畜。至2008年,每年进行监测和防控,市内无布鲁氏杆菌病疫情发生。
二、碘缺乏病
1995年,全市开展重点人群补碘工作,0~6岁儿童、在校中小学生、新婚育龄妇女、3个月内早期孕妇以及哺乳期妇女普服碘油丸,计27万多人。1996年起,全市推行食盐加碘,监测碘盐212份,合格率61.79%。此后,每年都进行碘盐监测,合格率均为100%。1998年,抽查30所小学1200名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4.92%。同年,通州市碘缺乏病防治通过南通市卫生局验收,2000年通过省卫生厅考核。季平、江喆、刘晓钟等承担的“妇女孕期尿碘水平与婴儿TSH和智能发育关系的研究”课题,获2005年度南通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该研究项目部分成果填补国内空白。2009年6月,通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9个镇卫生所,按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随机抽样确定的36个村,每村抽取8户居民,采集盐样,控制中心碘盐实验室进行定量检测,288份盐样中3份含碘量小于20毫克/公斤,285份为合格碘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