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特殊教育

第一节  聋哑教育
市聋哑学校建于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第一所县级农村特殊教育学校。创办时只有1名教师和6名聋哑学生。1956年,学校由民办公助转为公办学校。学校倡导“设点办学,提高聋儿入学率”,承担的国家级科研课题《残障学生生存与发展能力的培养研究》以及“聋儿早期语言训练”研究等,均取得显著成绩。此外,学校还在聋哑儿童的心理矫正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方面进行大量探索,力求使聋哑儿童毕业后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面对社会,凭自己的一技之长服务于社会,促进残疾学生实现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1993年,通州市被国家教育委员会授予首批“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市(县)”称号。2003年9月,通州市聋哑学校和通州市培智学校两校合并,成立通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同时保留通州市聋哑学校校牌。合并时,原聋哑学校有10个班、81名学生、43名教职工。2009年6月,学校占地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有13个教学班、114名学生和44名教职工,拥有2名省特级教师和1名省级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