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科技兴海
1999年,按照南通市“依靠科技发展海洋经济,积极开发和合理保护资源相结合,海陆并举,以陆带海”发展方针,通州市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并制定《1999通州市发展海洋经济目标意见》。把发展滩涂贝类养殖作为发展海洋经济重点,一方面加快实施“苗种繁育”工程,另一方面重点组织推广滩涂贝类网围精养、紫菜冷藏网养殖、淤泥质滩涂综合开发利用、高涂蓄水蟹贝混养等新技术、新成果,共推广应用面积2867公顷。
2000年,与浙江宁波大学、上海水产大学和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开发泥蚶、锯缘青蟹人工育苗,并上报列入江苏省科技兴海项目。全年成功繁育泥蚶苗3批4.7亿多颗;锯缘青蟹5批100万只,获利30万元。重点组织推广滩涂贝类围栏精养、淤泥质滩涂综合开发利用、高涂蓄水蟹贝混养等8项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面积3000公顷。泥蚶、缢蛏、青蛤围栏精养项目,平均亩产659公斤,产值7227元,获净利5673元。高涂蓄水蟹贝混养项目,全年增加投资300多万元,新开发高涂133.33公顷。江苏金陵海洋制药有限公司开发的海洋保健药品——创伤愈合海绵,填补国内空白;海洋抗癌新药“海力克”“人工神经组织移植物”等项目临床研究取得新进展。
2001年,组织实施“高涂蓄水虾贝、鱼蟹混养技术研究”“高涂蓄水大规格贝类种苗培育技术”“泥蚶、锯缘青蟹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缢蛏加工技术研究”等项目。其中,泥蚶、锯缘青蟹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填补省内空白。缢蛏加工项目试产成功,实现通州贝类加工零的突破。
2002年,“泥蚶围栏养殖示范区”被列为省海洋渔业首批开发项目,通过省、市组织的专家验收。与浙江宁波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合作的泥蚶、锯缘青蟹人工育苗、缢蛏半人工采苗等试验分别获得成功,全市连片滩涂蓄水养殖666.67公顷,连片堤内池塘养殖266.67公顷,滩涂围栏精养2800公顷。
2004年,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试验基地开发滩涂贝类养殖4000多公顷,发展金目鲈鱼和西施舌等特种水产、贝类6个。莱亚水产有限公司建成6000平方米工厂化育苗基地和千亩繁育、生产基地。
2005年,以国家星火学校和南通市级星火龙头企业为阵地,举办贝类苗种培育和海水特种养殖培训。莱亚水产有限公司、新中海水育苗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南通市产学研示范企业。
2008年,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试验基地建成公路百余公里,海防、平海、三汤和三环公路及三大港河将海洋、陆地连成一体。基地潮上带生产原盐,同时进行高涂蓄水鱼虾蟹贝藻综合养殖,潮间带分布着32种底栖生物,平均生物蕴藏量为每平方米150克,潮下带及浅海有虾蟹及鱼类50多种。直接或间接从事海洋资源开发的人员达2.5万人。建成示范基地230多公顷,辐射推广3300多公顷,带动农民年增收8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