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004年2月,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全市组织实施“学校育人”“团队育人”“家庭育人”“活动育人”“基地育人”“环境育人”6大工程。2005年3月明确市文明办为正科级建制,并增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科,具体负责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
一、学校育人工程
2005年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小学生历史故事演讲比赛和中小学生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读书征文活动。在全国“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中,通州高级中学、西亭高级中学获“传统德育工作特色学校”称号。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参加南通市第五届韬奋读书节活动,在以诚信为主题的中小学生读书演讲比赛中获得团体总分一等奖第一名;在读书征文活动中,通州有25篇学生作文获奖,占总获奖人数的一半。组织开展南通市和通州市两级德育特色活动评比,推出一批优秀的德育特色活动供各学校学习和借鉴。向省教育厅、省文明办推荐征集的新童谣、儿童诗歌、儿童歌曲500余篇,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中小学生动漫作品100余件。
2006年组织学校开展“弘扬长征精神,立志成才报国”主题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读书征文活动、演讲比赛、“知荣明耻,从小践行”系列活动、“荣辱观伴我成长”活动等,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践行荣辱观。
2007年开展“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全市各学校法制副校长(辅导员)配备率达到100%,并正式开通通州“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免费公益服务。市实验小学等学校开通“苗苗”心理健康咨询热线,石港小学等学校设有心理咨询信箱,金田小学等学校设有涂鸦壁,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和融合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当年,全市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人、各级心理咨询员80余人。
2008年开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重点,举办“新华杯”首届未成年人读书节活动,组织“校园人文行”——未成年人读书知识讲座,邀请儿童作家到各学校、社区作读书知识专题讲座,激发未成年人热爱读书、热爱文学、热爱写作的热情。
二、团队育人工程
2004年,通州市组织各学校开展“红领巾心向党”活动。2月,市少工委发出《关于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全队统一行动日的通知》。3月,各镇中心小学、市直小学少先队围绕“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5月邀请全国优秀校外辅导员、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创始人之一王遐方作题为“做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讲座,300多名少先队员听讲。同年,以“手拉手,话小康”为主题,组织开展“手拉手助残”“东西部地区少年儿童手拉手”“城乡少年手拉手”等活动。全市涌现出全国手拉手助残先进集体1个、省手拉手助残先进集体1个、省自强不息好少年1人。
2004—2005年,全市少先队组织利用“学习雷锋月”契机,广泛开展慰问孤寡老人、帮助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事、为敬老院老人表演富有童趣的节目、召开“雷锋就在我身边”队会等活动,并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创建红领巾文明示范街”“我是环保小卫士”等主题活动,帮助少年儿童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
2006年举办“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州职业高中130多名学生分赴各镇巡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1000余人次,向有关镇村赠送100余册农业技术和创业致富书籍。建立社区学生假期团支部,组织社区回乡度假的大中学生学唱“八荣八耻”歌,进行践行“八荣八耻”宣誓,集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组织开展“小小环保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百名志愿者,开展“通州是我家,环保靠大家”环保奉献宣传活动。在全市中小学组织开展教学观摩、课程评优、暑期环保绘画比赛、演讲比赛、征文评比、校外辅导员和环保卫士联手等活动,申报评选“绿色学校”“绿色园丁”“绿色小卫士”等,增强未成年人环保意识。组织团员学生、少先队员参加由中国文明网等重点网站发起的“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等活动,激发广大青少年爱国主义热情,共同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
2007年,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少工委组织开展“少先队活动创新案例”大赛活动。全市各级少先队组织踊跃参与,围绕申报案例认真准备并扎实开展各项少先队体验活动,营造“全队抓基层、全队抓落实”氛围,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活动邀请多位全国知名的少先队工作理论研究专家对案例进行认真仔细评选,并由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少工委组成的评审团对入围案例进行现场观摩,最终,张跃梅等10人的申报课题被评为“少先队活动十佳创新案例”,有23人的申报课题被评为“少先队活动创新案例入围奖”,石港小学等11个单位被授予首届“少先队活动创新案例大赛优秀组织奖”。
2008年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精神,组织开展红领巾读书征文、参观展览、实地考察、寻访典型、听长辈讲“春天的故事”“我家新变化”演讲比赛、“老少携手寻访”调研、少儿绘画大赛等活动,帮助未成年人了解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和巨大成就,展望美好未来,立志成才报国。
三、家庭育人工程
2005年8月,市妇联出台《通州市“家庭育人”工程实施意见》,整合文明办、妇联、教育局、关工委、团市委、卫生局等单位的力量,建立市家长学校总校,形成市—镇—社区(村)三级家长学校组织网络。是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办学率达到100%,涌现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1所、省级优秀家长学校4所、南通市级模范家长学校25所、通州市级模范家长学校21所。同年,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广泛开展“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活动。决定每年9月作为全市“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组织家庭教育讲座、举办家教知识竞赛、开展亲子道德实践活动、进行“教子有方良策”征集评选等活动。
2006年,市妇联组织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建立全市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档案2.1万份和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4500人。启动“社会妈妈助春蕾”活动,组织志愿者以“社会妈妈”身份,对贫困儿童、单亲家庭子女、问题青少年等特殊群体的未成年人进行帮扶活动。共有48名“社会妈妈”结对54名“春蕾”女童。全市涌现出全国、省优秀春蕾女童各1人。
2007年,市妇联开设家庭教育网站,建立网上家长学校,设立家教咨询热线。组织开展“我与爸爸妈妈一起读书”“我与爸爸妈妈一起唱歌”“我与爸爸妈妈一起奉献爱心”“父母好好学习,子女天天向上”主题系列活动,举办“中瑾杯”世纪平安家庭才艺大赛,动员千家万户参与到活动中来。
2008年,市妇联组织开展“孝敬父母感恩行动”,倡导未成年人在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与父母谈一次“知心话”,加强未成年人与父母的沟通,组织开展“小手牵大手共话小康”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假期听父母讲家乡、家庭变化,向父母宣传全面小康知识,共同感受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2009年上半年举办“家教大课堂”——家教知识普及宣讲活动。向学生家长推荐百本家庭教育优秀书籍,邀请市内外知名家教专家到通州讲学,举办家教知识讲座和咨询活动。以“我的课外阅读”为竞赛主题,举办“新华杯”少儿故事大王比赛。举办经典美文图书展,让学生读经典情感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清明、端午节期间在市烈士陵园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图片展览、中华经典诵读、文艺表演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民俗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营造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浓厚节日氛围。
四、活动育人工程
2005年,市文明办在石港小学召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现场会,举行《童谣汉堡》首发式和“童谣伴我成长”汇报演出。在全市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活动。平潮小学《行为规范“储蓄所”》获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三等奖。开展亲子同读一本主旋律新书,同唱一支好歌,共同参加一次社会道德教育活动,说一次知心话,同为社区、他人做一件好事道德实践活动。
2006—2008年,市文明办连续组织开展“七彩的夏日”——未成年人暑期系列活动。2006年先后举办通州市少先队员“磨砺——我能行”“七彩之夏”成长夏令营,开展“重走长征路”和“弘扬长征精神、争做合格小公民”签名活动,在江海明珠广场举办“通州之夜”少儿优秀节目专场演出。市青少年宫、通州广播电视台举办的第四届“七色花小主持人夏令营”,组织百名优秀中小学生与省会南京的优秀学生互动交流,在南京青少年素质教育活动基地开展联谊活动。2007年,“七色花夏令营”活动期间,通州广播电台制作“八荣八耻”MTV、教唱“八荣八耻”广播歌曲、每天在黄金时段播放《快乐成长》等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公益广告10多条(次)。2008年举办“暑期伴奥运”系列活动,组织开展“我心中的奥运”少儿绘画比赛、“激情奥运,传递梦想”“中国银行杯”奥运知识竞赛、“星湖·城市之星杯”迎奥运、看奥运作文大赛等活动。
2007年,市文明办、市文联邀请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新蕾出版社共同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唱响荣辱观”新儿歌征集传唱活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为活动题词:知荣辱、树新风、扬正气、促和谐。活动向全国各地征集稿件1.23万份,经由金波、束沛德、樊发稼、晨枫、田晓耕、刘天华等组成的终评评委评定,60首新儿歌、15首朗诵诗、30首优秀少儿歌曲入选。新儿歌图书及有声读物制作出版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任主编,“儿歌大王”潘振声任音乐制作,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参与作品演唱录制。12月6日,《童声里的中国·唱响荣辱观新儿歌精品集》首发仪式在首都北京中国妇女活动中心举行。“唱响荣辱观”新儿歌创作征集推广活动于2008年获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一等奖。
2009年上半年,市文明办、市文联依托红领巾读书活动和雏鹰争章活动等团、队工作项目开展“童声里的中国·唱响荣辱观”新儿歌传唱活动,将新儿歌作品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跳皮筋、跳绳、踢毽子、转呼啦圈、丢手绢、翻绳、“钻山洞”等各种课间游戏中,融入新儿歌说唱表演中,组织开展“儿歌天天唱,快乐伴成长”“儿歌伴游戏,文明伴我行”主题活动,开展“我与新儿歌”征文、演讲比赛、《新儿歌》配画比赛、《新儿歌》书法展评等活动,推动新儿歌走进校园生活,走进孩子心灵。
五、基地育人工程
2005年创建一批校外德育基地。南通武警支队教导队、市消防大队被认定为通州市青少年教育基地。通州市烈士陵园、韬奋演讲纪念地被南通市委宣传部、南通团市委联合命名为青少年理想教育基地。2006年,市青少年宫、石港小学“玉米人”农庄被命名为南通市(首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活动基地。
2007年建设镇村(社区)校外辅导站。进行村(居)“一站两校”(校外辅导站、家长学校和青少年政治科技学校)建设试点,发动“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人员、在职教师和志愿者开展针对农村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行动。开办社区儿童德育中心,使孩子们在假期里有所依、有所学、有所成、有所乐,石港镇广济桥社区还设立京剧、书法、武术培训班,传承特色文化。动员组织社区内儿童,服务社区居民群众,回报社会,培养少年儿童扶危济困精神,增强未成年人社会责任感。
2008年,通州市多方筹措资金,投入1000余万元建成通州市忠孝文化园。以忠孝文化为主题,通过忠孝文化长廊、忠孝亭、24孝塑像等充盈着浓郁忠孝文化气息的景观,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2009年上半年,市委宣传部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通知》,就各类基地建设、管理和作用发挥提出明确要求,对未成年人参观实行免费开放。
六、环境育人工程
2004年,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召开全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交办会,对全市网吧、游戏机房进行集中整治,并全部安装“净网先锋”,聘请一批离退休老干部为网吧、游戏机经营场所义务监督员,对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经营场所进行规范化整治。2005年组织开展“平安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集中整治校园及周边存在的治安、交通、“三厅一吧”(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网吧)、固定及流动摊点等重点问题,建立“校园110”机制,开展“交通法规进校园”活动,精心编排适合学生观赏的文艺节目,先后组织创作《罗密欧与朱丽叶》《金珠轶事》《儿行千里》《让我也来帮帮你》《网上网下》等多部优秀小品,满足青少年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
2006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六大专项集中整治行动”,清理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非法出版物和淫秽色情出版物。2007年,以贯彻落实文化部等14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为契机,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和“净网先锋”监管平台向社会广泛宣传,召开网吧业主会议,签订“保护明天,拒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承诺书,号召全市网吧经营单位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恪守《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坚持守法经营。聘请130多名老干部担任网吧义务管理员,着力构建“无缝式”社会监督网络,先后出动50多辆(次)车、160多人次,检查网吧250多家(次),逐步形成社会各界群防群治、齐抓共管局面。先后2次组织公安、教育、工商、文化、卫生等部门对全市校园周边秩序进行集中整治,有效净化学校周边文化和治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