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三峡移民安置
2003年9月,通州市政府按照中央、省和南通市安置三峡移民的统一部署,围绕“迁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移民安置目标,制订工作方案,组建工作小组,设立移民办公室。各承担接收安置任务的镇也相应成立工作小组,组织人员对移民安置房源逐户进行调查和评估,历时4个多月,涉及房源187套,经过8轮排查、3轮房价评估后,由移民自选,最终落实18幢楼房、40幢平房供移民居住。各安置镇随即进行移民安置房的维修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工作,共修建桥梁2座、水泥路1.94万米、沥青路7375米、砂石路2.71万米、防渗渠1.22万米、疏浚河道8650米,并为移民入住准备好必需的生活用品。
2004年3月,三峡移民接收安置工作成功对接,重庆市万州区太龙镇58户226名三峡移民被接收安置在石港、平潮、张芝山、川港、姜灶5个镇19个村的58个村民小组,根据“两个不低于”(不低于原来生活水平,不低于搬入地居民最低生活水平)的要求,共为移民落实承包耕地223.43亩。移民迁入后,为帮助他们及早适应当地环境,快速致富,市政府部署实施结对帮扶“四帮一”工程,即安置镇明确1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作为移民户结对帮扶的第一责任人,明确1家企事业单位为帮扶单位,明确1名村干部和1名有农业生产经验的邻居作为具体帮扶人。2005年,市政府开展市级机关单位帮扶移民活动。市农业局帮扶石港镇一移民户养猪,所饲养的生猪发生高热病死亡,农业局予以全额补偿。平潮镇一移民经帮扶组7次推荐,终圆教师梦,被介绍到平潮中学担任生活老师。至2005年末,全市三峡移民有劳动和工作能力的148人中,除在校读书的19人外,在当地打工82人,在外地打工47人,主要从事绣品、服装、建筑装潢、餐饮、运输、美容等工作,月工资在800~1200元。
2008年,对与三峡移民生活、生产有关的道路、电视电话线路等设施进行新建和改造,新修筑10.5公里晴雨路,增设4台深水井。全市的三峡移民已逐渐融入当地社会,步入勤劳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