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个体私营经济协会
通州市个体私营经济协会(简称市个私协会)发挥党和政府联系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引导会员守法经营,反哺社会。1997年起,开展“光彩之星”争创活动,至2009年6月,全市有“光彩之星”2400多家。2008年,市个私协会被省委组织部、省工商局评为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登记申报、年检年报”先进集体。
一、组织建设
1993年2月,南通县个体劳动者协会更名通州市个体劳动者协会。年初,49个乡镇和1个农场均建立个体劳动者协会。8月,通州市私营企业协会成立,与市个体劳动者协会合署办公。9月,市个体劳动者协会召开第五次代表会。1997年成立通州市民营经济工作领导组,在市工商局设立民营经济办公室,由工商局个体科、市个体劳动者协会、市私营企业协会负责日常工作。1998年10月16日,根据民政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市个体劳动者协会与市私营企业协会合并成立通州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2000年3月更名通州市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同时召开市个私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通过《通州市个体私营经济协会章程》。六届一次理事会选举张建华为会长(六届二次理事会选举华振国为会长)。2004年7月,市个私协会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修改并通过《通州市个体私营经济协会章程》。七届一次理事会选举华振国为会长。
2005年,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乡镇个体私营经济协会一度被撤销。市个私协会和通州工商局多次协调,最终由民政局批准在各镇建立基层个私协会分会,分会工作人员由镇政府委派。2009年6月,市个私协会共有22个分会,会员总数1.52万户。
2007年12月建立中共通州市私营个体经济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私个党委),由市委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代管,履行基层党委职责,领导和管理城区、开发区专业市场和私营个体企业党组织。2009年6月,私个党委共有基层党支部10个、党员82人。
二、主要活动
1993年起,市个私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遵照协会章程,履行职责。组织会员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会员守法经营、优质服务。1998年—2009年6月,举办此类培训班40多期,3000多人次接受培训。同期,针对农民工多、外来人员多的实际,先后举办缝纫、电脑绣花、机电、电脑、水电安装、财会等专业培训班126期,培训近3万人次。市个私协会与市就业中心联合举办招聘会,接受培训的1.5万名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占89%以上。2005年5月,市个私协会启动“私营企业家培训工程”,开展法律法规、经营管理及WTO知识培训等,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至2009年6月,培训5次,1500多人次参加。
1997年起开展“光彩之星”争创活动,每2年评比一次。至2009年6月,共评出“光彩之星”2401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南通市级74家。
1998年抗洪救灾和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发动会员捐款捐物共620多万元。2008年5月组织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人民“伸援手、献爱心”,捐款捐物200多万元。至2009年6月,会员为贫困学子、孤寡老人、特困家庭捐款捐物近2000万元。
1998年起,市个私协会联合工商、卫生、技术监督、公安、司法等部门,共同维护会员合法权益,至2009年6月,先后为360个企业妥善处理纠纷或打赢官司,为会员争得合法利益逾1.3亿元。2005年1月,市个私协会向会员发放服务卡,由20个特约单位为会员提供医疗、保健、通讯、餐饮、购物、娱乐、培训等方面的便利和优惠服务。同时,开通市个私协会中国移动信息平台系统,定期向会员发送政策法规、行业动态等方面实用信息。2009年4—5月,为帮助会员度过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实现市委提出“扎实保增长,全面达小康”任务,在全市开展“两访一协调”(走访会员、会员企业,拜访副会长,协调和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解决会员企业的实际困难)主题活动,走访会员企业166个、个体工商户200户,填写走访表366份,召开座谈会6次。
2003年11月,市个私协会在南通工商局和南通市个私协会举办的法律知识竞赛中获一等奖。2008年组织会员参加由南通工商局等组织开展的以“五个一”(出版一本书、举办一场成果报告会、开展一次成果展和一次评比活动、组织一次宣传周活动)为主题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其中《“铁军”征程的辉煌》《“黄金搭档”的绿色追求》等4篇文章入选由中国工商出版社出版的《伟大实践的辉煌篇章》。
2007年10月,按照市委办公室《关于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精神,成立通州市民营经济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2008年4月,金沙等11个工商分局成立民营经济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至2009年6月,全市有民营关工委组织257个,其中,192个为规模企业关工委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