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红十字会

1993年2月,南通县红十字会更名通州市红十字会。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简称《红十字会法》)颁布施行后,市红十字会依法建会、依法兴会,围绕博爱系列工程(救援工程、生命工程、爱心工程),努力完成备灾、救灾、卫生救护和传播国际人道主义法4项核心任务。在备灾救助基金募集、卫生救护、学校红十字会规范化管理、中小学生红十字住院医疗互助金和社会救助等方面处于省内乃至全国领先地位。7人分别被省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评为先进个人。1996年10月,市红十字会学校工作委员会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评为全国先进集体。2008年,市红十字会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授予“最佳县级红十字会”称号。
一、组织建设
1993年初,全县有基层红十字会73个,其中卫生系统21个、教育系统30个、乡镇(含市直机关)22个,会员3.26万人。1993年4月成立市红十字会学校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学工委”),随后成立片红十字会学校工作委员会5个,市管学校、中心初中、中心小学成立学校红十字会理事会,一般初中和村小建立学校红十字活动小组,在教育系统逐步形成四级组织管理体系。2005年5月成立市红十字会医疗卫生系统工作委员会(简称“卫工委”)。全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成立红十字会理事会。1993年—2009年6月,累计发展基层组织218个,发展会员35万人。2009年6月,全市有基层红十字会159个,其中学校98个、卫生事业单位57个、市直机关3个(由于乡镇撤并、人员调整等因素,乡镇红十字会自动退会)、街道1个,会员12.20万人。
1997年,市红十字会领导职数为:会长1人(副市长兼)、常务副会长1人(市卫生局领导兼)、副会长多人(由市直部门负责人兼)、专职副会长1人、秘书长1人。2006年12月,市红十字会由市卫生局代管改为市政府直属正科级机构,经费列财政预算。2007年9月成立市红十字会党组。2008年9月设立事业发展部、赈济救护部。
二、代表大会
市红十字会第二次代表大会  1993年5月18日召开,125名代表出席。李云祥作题为《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努力开创我市红十字工作新局面》报告。会议选举产生由55名理事组成的理事会。二届一次理事会选举张秀兰为会长。
市红十字会第三次代表大会  1997年7月18日召开,120名代表出席。李云祥作题为《认真实施红会法,谱写我市红十字事业新篇章》报告。会议选举产生由61名理事组成的理事会。三届一次理事会选举徐松康为会长,聘请3名市领导为名誉会长。
市红十字会第四次代表大会  2004年12月29日召开。理事、先进工作者代表123名和特邀代表22名参加会议。刘志富作题为《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创通州红十字事业新局面》报告。会议审议并通过《通州市红十字会2005—2009年工作规划纲要》。会议选举产生由64名理事组成的理事会。四届一次理事会选举徐松康为会长,聘请2名市领导担任名誉会长。
三、主要活动
救灾救助  1995年12月建立“通州市红十字备灾救助基金”(2006年4月改称红十字人道救助基金),全市657个单位,近15万人捐款33.03万元。1996年起,每年5月集中开展募捐活动,至2009年6月共募集救助基金690多万元。
1993年—2009年6月,市红十字会及时深入境内灾区慰问救助灾民,分发中国红十字总会、江苏省和南通市红十字会下拨的救灾款物56.7万元。1998年—2009年6月为长江、松花江流域洪灾区,台湾花莲、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印度洋海啸灾区等募集款物1500万余元。2003年4月为抗击“非典”募集款物25.17万元,将省红十字会下拨和自筹资金购置的16万多元医疗器材等分发到有关医院。2004—2005年从红十字会备灾救助基金中拨出4.5万元,援助西藏自治区红十字会、江苏句容县旱灾区等。
1993年9月建立中小学生重症住院医疗互助金(2006年改称中小学生红十字住院医疗互助金),至2009年6月,有2984名学生获得1042.41万元补助。其中一名患白血病学生,从二年级至五年级共获得近20万元补助,1997年,新华社、《中国红十字报》对此作报道。1999年6月,江苏卫视《大写真》栏目播放《撑起一片蓝天——通州市中小学生重症住院医疗互助金》专题节目。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彭珮云在中国红十字会七届三次理事会上肯定通州市模式,认为通州的经验值得借鉴。2002年11月,通州市在“东南九省市红会工作研讨会”上介绍经验,2005年,通州的做法在全省推广。
1994年设立“孤儿助学金”,至2005年共向2240多名孤儿学生发放助学金102万余元。后因孤儿救助划归市民政局统一扎口管理,于2006年停止活动。1999年春节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之后,至2009年6月,市红十字会用上级红十字会下拨和自筹款物71.8万元救助4100多户家庭。2007年4月在全省县级红会中率先建立专项公益基金——白血病儿童骨髓移植救助基金,至2009年6月募集资金133万余元。2名白血病患儿移植骨髓各获得10万元资助。
卫生救护知识普及与救护技能培训  1993年—2009年6月,市红十字会结合安全生产、职业培训,在公安、交通、卫生等部门支持下,对企业安全员、公安干警和机动车驾驶员开展以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外伤救护4项技术及现场心肺复苏术为主要内容的卫生救护培训,有21万余人次参培并领取合格证。每2年举办1次校医、保健教师救护培训班,每年结合高一新生军训进行救护技能培训,并组织开展卫生救护知识与救护技能竞赛活动。1994年10月在204国道、325省道和通掘公路(通州段)沿线设立公路红十字救护点8个,1998年7月增至11个。每2年对救护点抢救组成员开展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复训。1996年为各中心初中、小学配备保健箱118只。2000年为交通勘察车、查报站和城区交通岗亭配发简易急救包。先后转发南通市红十字会下拨和自筹价值20多万元医用急救器材至各救护点。2000年—2009年6月,公路红十字救护点共抢救伤员4900多人。
无偿献血与捐献造血干细胞  1993年1月8日,南通县红十字血站建立,邹宪章为全市无偿献血第一人。1998年7月1日,市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党支部组织7名党员无偿献血,为全市第一个无偿献血的集体。1998年8月成立通州市公民无偿献血领导小组。10月1日,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0名市领导带头献血。2000年,3人获全国无偿献血铜质奖。
2002年开展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江苏分库募捐活动,募集资金23万多元。此后,市红十字会每年通过媒体播放、刊登招募造血干细胞倡议书和有关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科学知识,招募捐献志愿者,至2009年6月,全市有647人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红十字青少年工作  1993年起,市红十字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红十字青少年活动,如红十字夏令营,征文、演讲、绘画、书法、会务知识比赛,救护知识与技能竞赛等,至2009年6月,共有10多万名红十字青少年参加。全市红十字青少年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邱国新、瞿茜分别被评为省红十字先进会员、优秀会员,耿红梅、邱国新、陈晓霞、周赛、殷亮被市红十字会、市教育局授予优秀红十字青少年称号。2002年,通州高级中学学生谢丹丹随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赴韩国参加亚太地区红十字青少年网络研讨会。
1996年,市学工委修订1992年制定的《南通县学校红十字会工作考核标准(试行)》,2000年被南通市推广。2005年,市红十字会在全省红十字会专职干部培训班上作专题讲座。至2009年6月,98所学校通过规范化管理达标验收,其中有南通市红十字会达标学校33所、省红十字示范学校9所、全国红十字模范学校1所(通州职业高级中学)。
红十字志愿服务  1999年成立市红十字会志愿工作者委员会。刘桥小学红十字会志愿服务事迹材料被省红十字会作为与香港红十字会交流材料。2004年11月建立金沙镇南山社区红十字服务站;2007年12月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10个社区红十字服务站。各红十字服务站定期开展家庭急救知识与健康保健讲座,宣传红十字知识等。2009年6月,市红十字会与市卫生局联合组织9个市直医疗单位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医疗服务“三进”(进镇,进村、社区,进家庭)活动,并由市红十字会对部分特困患者免费赠送部分药品。全市红十字志愿工作者有700多人,服务小组900多个。基层红十字会开展“三定一包”(定时间、定人员、定服务内容、包服务对象)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长期为社会上散居的孤老病残人提供服务。其中,医疗卫生系统红十字会每年组织红十字志愿者开展义诊咨询服务,至2009年6月,参加义诊咨询近2万人次,接受免费服务近5万人次。
宣传工作  市红十字会每年于10月31日红十字会法颁布日、“5·8”世界红十字日,通过召开座谈会、纪念会,会长发表广播、电视讲话,开展街头宣传,举办知识竞赛、征文等形式,宣传红十字会法。1994年10月参加中国红十字会组织的红十字会法知识竞赛,市红十字会获竞赛组织奖。1996年之后,开展清理、整顿滥用红十字标志现象的活动3次。1998年10月,通州市作为县(市)级唯一代表,在省人大、省政府联合召开的纪念红十字会法颁布实施5周年座谈会上介绍经验。1999年纪念市红十字会恢复成立10周年,录制《爱心筑起新长城——通州市红十字会十年工作巡礼》资料片,2000年5月8日在通州有线电视台专题播放。2004年8月,市红十字会采取宣传栏专版介绍、举办培训班、组织知识竞赛等,宣传、贯彻《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办法》。
市红十字会从1990年起编印《红十字工作简报》,1993年—2009年6月共编印40余期,下发到基层红十字会和理事。1993年建立红十字通讯员队伍,至2009年6月在县级以上媒体发表稿件1500余篇,其中5篇获《江苏红十字》好新闻奖。2001年6月在城区建设路设立“红十字会宣传栏”。2001—2002年在《通州日报》开辟《红十字园地》,出知识专栏8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