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归侨侨眷联合会
1993年2月,南通县归侨侨眷联合会更名通州市归侨侨眷联合会。1993年起,市侨联贯彻执行全国侨联章程,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团结归侨侨眷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利;教育他们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主义法制,调动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鼓励、支持以各种形式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及其社会团体的联系。至2009年6月,由侨界人士牵线促成的合资项目20多个。全市有归侨侨眷2710人,其中金沙镇1042人。
一、组织建设
1993年,市侨联行政编制2个,设驻会主席1人。2003年制定《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基层侨联工作的意见》,对基层侨联组织提出指导性意见。全市建立镇侨联小组18个,重点联系小组2个。2006年实施基层侨联小组建设达标工程,至2007年末,19个镇侨联工作达到“五有”(有组织、队伍、阵地、经费、活动)标准。至2009年6月,形成市有侨联组织、镇有侨联小组、村有侨联联络员的侨联工作互动网络;19个镇侨联小组均设立活动阵地“侨眷之家”,有联络员206人。
二、代表大会
市归侨侨眷第三次代表大会 1994年12月21—22日召开,177名代表出席。会议主题:团结拼博,开拓进取,再谱侨联工作新篇章。会议选举产生市侨联委员会委员13人。三届一次全委会选举陈锦治为主席。
市归侨侨眷第四次代表大会 1999年11月29—30日召开,191名代表出席。会议主题: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再谱侨联工作新篇章。会议选举产生市侨联委员会委员12人。四届一次全委会选举陈锦治为主席、赵莉玲为驻会副主席。
市归侨侨眷第五次代表大会 2004年12月27—28日召开,131名代表出席。会议主题:凝聚侨心,发挥侨力,为建设美好通州而努力奋斗。会议选举产生市侨联委员会委员16人。五届一次全委会选举许斌为主席、赵莉玲为驻会副主席。
三、主要活动
宣传引导 1993年起,市侨联每年开展“下基层、进侨户”送法活动,通过学习、座谈、走访、联谊等形式,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保护法》)。2003年开展“保护法”颁布1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学习宣传新修订的《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2004年组织开展“六个一”(悬挂一条标语、发放一套资料、召开一次座谈会、办一件实事、走访一批归侨侨眷、搞好一次督察)侨法宣传月活动,以多种形式宣传贯彻《保护法》和《实施办法》。至2009年6月,共翻印侨务法规1.2万份,组织具有侨联特色的宣传教育活动100多次,发放宣传资料和慰问信7000多份。
1998年组织侨界名人事迹演讲。2000年起,组织小学生参加中国侨联组织的“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至2005年,选送400多篇文章参赛,70篇获奖。2001年在归侨侨眷中开展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征文活动,有2篇文章被《江苏侨讯》刊用。2003年创办内刊《通州侨苑》,至2009年6月出刊7期,其中被省级刊物刊用11条,南通市刊物刊用26条。2006年开展“我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活动,收到建议意见40多条,其中侨眷张春华“将通州、海门两大家纺市场联合起来,组织中国家纺城”的建议获南通市侨界建言献策活动“金点子奖”,另有3人获优秀建议奖。2007年开展“创建侨界和谐家庭”主题活动,120户家庭被南通市侨联评为“和谐侨界家庭”。2008年组织“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看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活动,加拿大华人赵振家的文章《祖国抚育我,我心系祖国——祖国强盛是亿万海内外华人华侨的共同心愿》获南通市征文一等奖。
招商引资 1993年起,市侨联结合全民创富、发展民营经济等重大活动,召开侨联委员座谈会、重点侨眷座谈会、招商引资促进会等,先后开展引资引智“五个一”(向海外亲友寄一封信、向侨联提供一条信息、引进一个项目、引荐一位客商、创办一个企业)活动以及爱国奉献建新功、热爱家乡见行动、招商引资作贡献、爱家乡创大业、侨界招商引资项目座谈会、侨界项目建设年汇报会等系列活动。至2009年6月,为市政府经贸洽谈会提供有经济实力的境外、海外人士翔实资料38份,联系和邀请客商150多人次;接待外商70多批。由侨界人士牵线促成的合资项目20多个,引进外资2000多万美元和人民币5000多万元。其中,侨眷刘斌积极向海外亲友宣传推介通州,2004年被评为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至2008年,其亲友在通州创办企业4个。
联络联谊 1993年起,市侨联参与华人华侨联谊活动和引资、引智、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牵线搭桥工作,通过召开迎春联谊会、中秋茶话会,走访慰问,组织参观,送发年画等形式,加强与归侨侨眷联系;通过邮寄贺卡、发电子邮件及电话拜年等形式,加强与海外侨胞联系。至2009年6月,市侨联接待探亲访友、经贸洽谈、扫墓祭祖的港澳同胞、华侨、华人等250批800多人次,其中接待来自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华人华侨187批600多人次。1999年与科委、侨办共同组建通州市海外留学人员工作站。2004年起,开展“电邮传乡情”活动。2005年与加拿大江苏同乡会缔结友好社团,开展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合作;组织以“重温战争、珍惜和平”为主题的中日文化交流活动,邀请抗日老战士讲述抗战史,带领日本朋友参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书画展”。2006年组织中外学生联谊活动;承办南通地区首届侨界乒乓球赛。2008年与上海虹口区侨联、昆山市侨联缔结为友好侨联,开展协作活动。
为侨服务 1993年起,市侨联每年开展“送温暖进侨界”活动,在中秋、春节期间慰问探望归侨和部分重点侨眷。协同政府有关部门认真处理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来信来访,维护其合法权益,为侨排忧解难。1994年按《保护法》有关条款,为一位30年工龄的归侨解决补发退休工资差额部分;1995年为一侨眷解决房屋拆迁方面矛盾。2002年调查了解二甲、姜灶等镇侨资企业情况,为侨企做好服务工作。2003年,2名贫困侨眷享受到低保待遇。2004年1月起,4位困难归侨获得每月60~100元不等的定补。是年,市侨联与市中医院合作成立华侨医疗保健中心,为侨眷开辟医疗保健绿色通道。2005年组织“便侨利侨、真诚服务”义诊咨询活动;建立侨资企业跟踪服务工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侨资企业,排忧解难。2006年开展归侨回国50周年纪念活动,把困难归侨的定补统一提高到每月120元。2007年与公、检、法建立涉侨案件向侨联通报制度。2008年开展“亲情在侨联”活动,组织归侨体检、为归侨侨眷过70岁(含)以上整生日,先后为困难归侨筹措资金5000元。每次灾后,市侨联第一时间深入侨界,鼓励侨界群众和侨企开展自救,最大限度减少受灾损失。1993年—2009年6月,市侨联处理来信来访250件(人次)。其中,解决和处理在升学、就业、拆迁、建房、投资等方面困难和纠纷146项;为侨属企业妥善解决土地纠纷、税收等方面问题28项。
参政议政 1993年—2009年6月,全市有19名侨眷当选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侨界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先后提出合理化议案、提案及建议60多条,内容涉及经济、金融、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社会热点和难点。有8件侨界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其中侨界政协委员蒋忠提出的关于转变机关干部作风的提案被市委、市政府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