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源头治理

一、宣传教育
1994年,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强党性观念、做清正廉洁模范等主题教育活动。共举办各类廉政教育培训班272期,召开演讲会、英模事迹报告会812场,组织党员干部24.5万人次观看廉政教育录像片70多部800多盒,组织5800多人参加省纪委、省委组织部举办的党风廉政百题知识竞赛。1996年开展党员干部党纪政纪条规教育,分发《党纪政纪条规》6154本,各级举办条规教育培训班220期,培训骨干1.24万人次。1997年,基层单位投入资金添置录像放映设备640台套,播放教育录像350多场次,观看人数8万多人次。1999年,结合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在全市开展“学习理论、弘扬正气、振奋精神、加快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撰写心得体会文章900多篇,集中宣传一批勤政廉政先进典型,深入剖析一批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件。2001年在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家属中开展“争当廉内助,共塑好形象”主题教育活动,发放公开信1400份,并在新闻媒介登载播发。2002年开通通州廉政网,运用网络资源宣传反腐倡廉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2003年开始,运用短信群发平台向各镇和市直各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发送从政警句年均6000多条(次)。在南通地区率先建立县一级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基地,年均3000多名党员干部接受教育。组织创作廉政小品《捡来的手机》获全国喜剧小品大赛最佳作品奖、省“廉政之光”文艺汇演一等奖。2004年构建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建立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结合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组织30名市级领导和112名市级机关正科职领导干部,集中开展为期5天的“五个一”(组织好一次党课教育、一次勤俭教育、一次条规测试、一次电化教育、一次廉文导读)主题教育活动。通州市“加强对‘一把手’的集中教育”获省纪检监察宣传教育专项工作奖。2005年评选廉政勤政好干部、廉政勤政先进个人各10人,并召开表彰大会暨事迹报告会。汇编廉洁从政警句格言500多条,举办广场廉政文艺演出、反腐倡廉通州专场演出、反腐倡廉漫画展览、反腐倡廉露天电影展映。注重领导干部节前教育,开展“清廉过年,从我做起”主题教育,200多名党政领导干部作出公开承诺。突出建筑领域专项廉政教育,召开建筑领域专项廉政教育研讨会,并将反腐廉政课堂开设到南京、苏州、上海建筑工地。
2006年,结合“贯彻党章、执政为民”主题教育,在机关干部中开展“读书思廉”活动。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活动,创建廉政文化示范点,至2008年,通州职业高中、自来水公司、公路管理站等6个单位建成省级廉政文化示范点,48个单位成为南通市级示范点,通州看守所警示教育基地被命名为南通市首批廉政教育基地,另有49个单位被授予通州市廉政文化示范点称号。
2007年,开展“弘扬新风正气、建设廉洁通州”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件,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两次专题警示教育,全市副科职以上领导干部都撰写心得体会文章。2008年5月10日(根据“我要廉”的谐音,南通市决定将每年的5月10日设立为“思廉日”),1.5万名基层党员干部参加“‘510’思廉日”活动,全市共组织党课教育100多堂(次),开展专题研讨60多次,观看廉政专题片230多片(次),撰写自警感言1000多条。2009年,在南通市率先开展岗位廉政教育试点工作,着力突出行业特色和“人权、财权、事权”岗位,按照“个性、互动、贴近”要求,通过“手中权力知多少”问卷答题、排查岗位权力风险、撰写岗位自省感言、岗位廉政教育座谈等活动,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树立“不想腐败、不敢腐败、不能腐败”意识。
通州市纪委于1997年被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监察厅联合表彰为主题教育先进单位;2003年、2004年,两次被省纪委办公厅评为纪检监察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二、制度建设
1994年,市纪委出台《关于对党政机关副乡(局)级以上领导干部的监督制度》,对党政领导廉洁从政作出14条规定。2002年制定《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的暂行规定》,对包括婚丧喜庆、乔迁升学、领导干部及其家属从业经营等20个方面行为划定禁区。2003年编制《通州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公有资金采购、公有资产拍卖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对全市工程建设招投标、公有资金采购、公有资产拍卖活动实施监督的暂行规定》等,并通过《招标投标监督工作规则》明确财审监督、执法监督和驻场监督权责关系,规范招投标管理。同年开始,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全面推行重要事项、重大项目、重要支出“会审制”,财务开支实行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财会人员“联签制”,规范资金监控。2004年制定《领导干部驾驶公车有关规定(试行)》,明确领导干部驾驶公车实行申报及执行相关禁令。在党员干部中全面实行“个人述廉、组织考廉、民主评廉”制度,“考学、考绩、考廉”三考制度,乡镇、机关双向考评制度。2005年出台《关于工作日午间禁酒的规定》,全面实行“禁酒令”,制定《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意见》等审批规范制度。2006年制定《关于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意见》《关于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工作机制。2007年出台《关于建立村监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试行)》,加强村级监督。2008年完善《关于重大项目审批服务质量跟踪考评办法》,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出台《关于推进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村(居)监督委员会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2009年下发《关于开展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实施方案》,为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此外,市纪委还相继推行一系列办案制度,主要有实行案件主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推行案件协查、联查机制,完善案件内审、协审制度,落实案件质量督查制度,规范查案执纪工作。
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1998年11月起,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1999年8月,通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落实的意见》及《通州市党风廉政建设考核执行办法》。各地、各部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层层落实责任,形成各级主要领导对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责任的格局。2000年拟制“市委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市反腐败工作部署责任分解一览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任务进行分解,以工作目标责任书形式落实到领导班子成员和有关部门。2003年开始,每年由市委常委和党员副市长带队,采取情况汇报、组织座谈和民主评议等形式,对全市有关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责任制情况进行检查,提出整改要求,并将检查考核结果纳入干部廉政档案。2005年完善责任制情况报告和考核测评制度,形成以立标定责、定期报告、述廉评廉和廉政档案为内容的责任制体系。将检查考核与作风建设考核、民主测评、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相结合,与落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学、考绩、考廉相结合,与落实惩防体系任务的评价考核相结合。2008年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实行动态监管,加强对牵头部门落实责任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专项调研,年末进行重点检查。2009年实行责任分工报告书、牵头任务函告书、落实责任建议书、牵头单位专项工作落实情况报告、负责领导专项任务落实情况报告“三书两报告”制度。召开责任制工作任务交办会,向市分管领导发放《责任分工报告书》12份,向主抓部门发放《牵头任务函告书》26份。
四、廉政风险防控标准化工程
2009年3月,市纪委组织总工会、交通局、国土局、工商局等8个单位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标准化工程试点;4月,召开全市廉政风险防控标准化工程工作推进会,全面开展此项工作。重点把握“查、防、控”三个有机环节,编制风险防控流程图,公示和承诺风险点及防范措施,建立起源头防腐新机制。机关各部门查找各类廉政风险点1.72万个,制定防范措施181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