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电子化建设

20世纪90年代初期,银行业务开始使用电子计算机,但以单机使用为主,信息和数据处理单一、分散,科技设备所带来的好处不十分明显。90年代中期,银行电子化应用技术得到发展,以电脑网络为支撑的银行通存通兑系统逐渐普及,开始使用国际通用的PC机,柜面主要业务都实行电子化操作,并建成同城网点间的网络,储蓄存取款同城通存通兑。1996年2月,江苏省工商银行电子化现场会在通州召开。此后,市内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系统的所有营业网点前台业务全部实行电算化管理,城区网点储蓄业务全部实现通存通兑。同年,人民银行建立卫星小站,实现“天地对接”,使行际间票据交换速度进一步加快。90年代末期,各银行加大技改投入,不断更新电子设备。1999年,市工商银行连接Notes网络,终端用户由12户发展到68户,应用范围也从最初的电子邮件拓展到日常办公、会计报表、资金划拨、证券管理和信用卡业务等多种业务。2000年,信用联社筹建小型机,2001年实现全市农村信用社系统储蓄存款通存通兑。同年,建设银行实现全省数据集中切换上线。2002年,人民银行在金沙镇各银行进行同城实时清算系统试点,2005年,在全市城乡开通南通市同城实时清算系统,由大额实时支付、小额批量支付、全国支票影像交换和外币支付4个系统组成,从而彻底解决城乡行际间结算难问题。是年末,各银行以互联网为支撑,开展在线理财、支付网上行、银证快车、电话银行等服务,办理电话转账、余额查询、银证转账、个人实盘外汇买卖、代收费用等业务,拓宽普通市民理财渠道。至2009年6月,支付系统已形成以人民银行支付清算系统为核心,各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银行卡支付系统和其他支付系统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格局,金融服务手段全面实现电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