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药品购销

一、药品购进
市内通海地区为省内延胡索、浙贝母等中药材传统产区。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中药材种植与收购,由计划种植、统购统销逐步演变为农户自主种植、自由买卖。市医药公司根据市场需要,除组织收购少部分地产药材外,大部分中药材从国内大型药材市场及产区采购,1993年购进中药材267万元,2008年购进中药材721万元。
1993年后,药品市场放开,市内医疗卫生单位自主选择购货渠道,主要向市内及周边医药公司、医药生产企业购进。1993年,全市购进西药5959万元、中成药1993万元;2008年购进西药和中成药分别增至4.14亿元和1.37亿元。
2003年8月,为规范医药采购行为,成立通州市医药器械集中招标采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医药器械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药管办),推行药品集中采购,各医疗单位根据需求向市药管办申报,由药管办组织集中采购。至2007年12月,全市共招标药品品种6448个,占临床用药品种81%,总采购金额1.61亿元,占市直管医院采购金额70%,共降低药品成本2414.64万元。2008年1月起暂停药品集中采购。
二、药品销售
20世纪90年代初,医药公司药品销售以供应境内医疗单位为主,1995年以后,随着药品市场的放开,药厂代表、个体药商、药贩采取低价进货让利给医疗单位、药店的办法推销药品。2000年起,市医药公司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充分利用自己的购销网络,采取集中资金联购分销办法,降低药品采购成本,销售范围拓展到南通六县一市。1993年,全市销售西药7217万元、中成药2345万元、中药材349万元。2008年全市销售的西药、中成药、中药材分别增至4.96亿元、1.63亿元和1294万元。
1993年,全市零售药店仅有18个,患者购药极不方便。2001年12月1日实施药品管理法,对开办零售药店简化申办手续。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药品连锁经营企业向乡村延伸布点,扶持规模企业做大做强,全市零售药店由2001年的49个发展到2009年6月的324个,其中275个开设在农村。零售药店年销售额也逐年增长,2001年零售药店年销售额平均在10万元左右,2008年突破50万元,2009年1—6月平均销售额34.8万元。
1993年—2009年6月通州市中西药购销情况统计表
表14-17
单位:万元
年份西  药 中  成  药 中  药  材
19935959721719932345267349
19946870816621272532341443
199585041008924252885402499
1996100231195428053338524650
1997105871246530503677487582
1998115291352334163893457594
1999111311458541004527432588
2000124091726052776234516660
2001152552038865607576574724
2002159282268664957628586746
2003194492540679709314745929
2004232112909082447508628696
2005261853264983607909375441
20063006438725973310329510637
2007360384299311732144007811331
2008414354959313665163427211294
2009-01-0624306289948442943338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