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购销

1993年初,境内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以县供销社为主渠道。1993—1997年,市供销社系统围绕“供应及时、数量增加、价格平稳、服务周到”要求,千方百计组织货源,坚持质量标准,维护农民利益。1993年,全系统组织供应各种标准化肥10.69万吨、农药808吨、农膜726吨。市农资总公司、二窎供销社被省供销合作总社、省工商局、省消费者协会联合授予农资商品质量信得过企业称号。1994年,农资市场货源紧张,价格上涨,市供销社系统自行组织化肥2.73万吨,为市化肥厂推销复合肥、碳铵1.5万多吨。1995年筹资500多万元,组织400多人次赴北京、上海、四川、浙江、湖南等省、市,组织计划外尿素1.7万吨、碳铵2万吨、农药50吨。
1998年,国务院规定“化肥由直接管理为主改为间接管理为主”,取消国家统配计划,放开化肥零售渠道和零售价格,农资市场形成多头经营多元化竞争。市农资总公司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农资市场管理的规定》,建立农资管理小组和打假领导组,组建89人的农资协管员队伍,配合执法部门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商品,查处农资经营中违规违法行为,平抑市场物价,维护农民利益。全年查处违规经营化肥326.8吨、农药2.9吨、农膜1.76吨,罚没款6.98万元。市农资总公司被省供销合作总社、省工商局、省技术监督局、省物价局评为农资质量价格管理创优质活动优胜单位。1999年,按照市人民政府地产碳铵由供销社总经销的决定,调拨地产碳铵2.7万吨。
2002年,市农资总公司实施“双置换”改革,组建市通联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下设10个农资销售分公司,实行农资商品“统一采购、统一管理、连锁销售、按销计酬”经营管理体制,全年共销售农资5291万元。2003年6月6日,以市通联农资公司为主体,基层供销社和社会个体加盟为基础,成立市农业生产资料协会,会员43个。
2004年,市通联农资公司和南通和盛农资公司组建农资配送中心,以基层供销社和镇村为农综合服务社为阵地,实施农资连锁经营,实现农资配送到户。2005年,市通联农资公司建办10个配送中心,为150个连锁直销店配供化肥、农药、农膜。南通和盛农资公司在平潮镇建办农资平价大卖场,同时建办4个配送中心,为120个连锁直销店配供化肥、农药、农膜。全年两公司实现农资销售2.55亿元(含外销),在全省同行业县(市)级公司中名列前茅,被商务部批准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企业。2006年,农资农家店发展到502个,其中通过验收373个,获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资金273.8万元,占整个南通市资助总额58.75%,在县(市)级居全省第一。全年累计销售化肥17.5万吨、农药1900吨、农膜420吨,实现销售额3.17亿元。通联、和盛农资公司被南通市政府授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先进单位,通联农资公司被省经贸委授予全省“万村千乡”工程试点先进企业,和盛农资公司董事长李百炎被评为先进个人。2007年,通联、和盛两公司注册18个农资商标,在全省供销社系统首创成立经纪人事务所,专门从事农资、农产品经纪业务和市场信息、技术咨询等服务,78人取得经纪人执业资格。
2008年,全市供销社系统有农资配送中心22个、农资农家店905个。向全市农民组织供应各种标准化肥18.65万吨、农药2540吨、农膜165吨,农资销售额3.25亿元,与1993年相比,化肥、农药销售量分别增加7.96万吨、1732吨,农膜销量减少561吨,农资销售额增加2.37亿元。2009年1—6月,实现农资销售额2.13亿元。
1993年—2009年6月通州市供销社系统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统计表
表14-1
年份 销售总额(万元)销售量(吨) 年份 销售总额(万元) 销售量(吨)
化肥农药农膜化肥农药农膜
199387751068718087262002592463589537145
1994117941220848868902003743480238674167
19951320512564711024382004966184810659184
1996156491105991009407200518200168700847224
1997140941050009502942006317001750001900420
19989840773598402742007319501769802300202
199910844852008032542008325141864612540165
2000734869881676202 2009-01-06 21333 103461 1702 123
200149045253946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