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商业系统体制改革

一、经营体制改革
承包责任制  1993年,通州市商业系统所属国营、集体商业企业共有15个,其中国营商业企业11个,网点82个;集体商业企业4个,网点250个。70%的单位实行“联销承包”“上缴利润,超收全留”“计税利润承包”等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参与人数2417人。同时,对亏损企业实行领导班子成员“扶贫”责任制。平潮万百批发总公司2名副总经理和副支部书记通过半年“扶贫”,扭转3个下属单位亏损局面。1995年,根据企业内部不同情况,深化和完善原有经营承包形式和内容,分别实行包销保利、包盈不包亏、包减亏止亏、包资金回笼等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并且由企业领导带头,拿出一定风险抵押金,实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1997年起,商业企业全面实行门店、柜组、批发部为单位“抽资承包”等形式改革。
“四放开”改革  1992年初,县百货总公司实行“四放开”试点。6月逐步向全系统推开。1994年起,重点对企业营销体制实行“跨行跨业、开拓经营”改革:商业向工业延伸,建办针织厂、钢丝绳厂、皮鞋厂、塑料制品厂、服装厂等工业企业,形成工贸联体经营;拓展新的经营项目,糖烟酒总公司将经营品种从食糖、酒类、副食品批发(零售),扩大到钢材、木材、金属、机电、石油、煤炭、五金等270多种;开拓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新建水果批发市场、苗猪市场、生猪批发市场、小商品招商市场等。在分配上进一步完善工效挂钩、计件工资、联销计酬等多种形式分配制度。全面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把干部、职工工资分成两大块:一块是基本工资(技能工资和年工工资),约占整个工资的53%;另一块是岗位工资(取消级别工资和繁杂的补贴),占47%。岗位工资与指标和效益挂钩,随指标完成情况升降。对经营严重亏损、资不抵债企业的待岗人员实行待岗工资制。对用工实行“以事定岗、以岗定人”原则;对干部实行“量才录用、内外无别”原则,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百货总公司突破原有用人制度,运用竞争机制,公开招标选聘中层干部;领导干部试行年薪制。
二、产权制度改革
股份合作制  1993年,对集体商业企业进行风险共担型股份合作制改革,共设股金753.24万元,其中公股497.22万元、享受股133.72万元、个人义务股72.2万元、个人自由股50.1万元。1996年初,在江边商业公司首先进行“先售后股”改革试点,5月起在全系统推开。至10月底全系统有10个直属企业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其中:先售后股8个,增量扩股2个。10个企业资产总额1.63亿元,负债总额1.42亿元,剥离资产1900万元;职工人数1686人,入股人数1663人,入股率98.6%;股金总额1519.07万元,其中国有股407.91万元、职工股1111.16万元,职工人均购股6682元。1998年5月开始,对已改制的国营、集体商业企业实行以股权流转和增资扩股为主要内容的所有制结构调整。调整后股金总额比调整前净增58.3万元。其中法人代表持股占股金总额21%,比调整前净增股金41.5万元;企业经营层(领导层)持股占股金总额30.8%,比调整前增加股金60.3万元;一般职工持股占股金总额48.2%,比调整前减少股金43.5万元。原先人人平均持股的股权结构得到改善和优化,股权更加集中,责权利更加明晰。
租赁、出售  1993年,商业系统对17家小型门店实行租赁改革,年缴租赁费76.44万元,安排职工223人。1994年,平潮商业公司首次向全社会招标租赁,推动集体小型商业企业改革。以此为典型,全系统集体商业企业实行公开招标租赁的“公有民营”改革。1997年,石港商业批发总公司所属百货大楼整体租赁给华联超市经营(2002年转租给超越超市经营)。1999年10月,在完善前一轮抽资租赁经营和清产核资基础上,对市财经贸易委员会直属的百货总公司等流通企业,采取出售流动资产、出租固定资产形式改革。百货总公司所属3个零售商场分别建立有限责任公司,实行招标经营。2000年起,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按“企业资产人格化、治理结构规范化、经营机制市场化”要求,百货总公司等5个骨干商业企业完善和规范租赁经营,百货总公司所属百货商城抵债给通州市信用联社后租给亿佳信服饰公司经营;2001年,市百一店附楼出售给“百姓人家”经营饮食业。2003年,市百一店主楼出售给江阴利安达公司,后转租给富尔豪商务酒店,部分又分租给太平洋购物广场和国美电器公司。2003年4月,五交化总公司实行租赁经营,先后租给通州市佰富华购物中心、江苏五星电器有限公司。
“双置换”改革  2001年,市财经贸易委员会对企业进行3次大规模、全方位调查摸底,借鉴浙江宁海等地商贸流通企业深化改革成功经验,出台《通州市财经贸易委员会直属企业所有制结构调整实施意见》,实施有序置换国有资产、职工身份的“双置换”改革,选择蔬菜副食品总公司等4个企业进行试点。蔬菜副食品总公司“双置换”改革后,共退出国有资产73.9万元,置换职工身份42人。下半年,扩大改革试点工作并取得重大突破。至年末,完成商业企业“双置换”14个(其中市属单位3个,子企业11个),盘活资产1342.11万元,置换职工身份387人。通过“双置换”改革,企业长期累积的矛盾得到化解。2002—2004年,百货总公司、五交化总公司、华联商业总公司、三余商业公司等国有集体企业陆续完成“双置换”改革任务,先后置换职工身份2446人。2004年7月,改制的直属商业企业陆续移交给所在镇管理。
破  产  对一直处于非正常经营状态且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的商业企业,通过法律程序实施破产。平潮万百批发总公司于2002年2月26日向通州市人民法院递交破产申请。3月8日,法院依法作出裁定,宣告万百批发总公司进入破产还债程序。此后,资产清算小组将拍卖万百商厦所得630万元,拍卖万百商场所得330万元,全部用于清偿银行债务和置换职工身份。同年,石港商业批发总公司实施破产。2005年,糖烟酒总公司资产移交给通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后进入破产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