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船舶及钢结构

1992年,县内有船舶修造企业9个,平均从业人数977人,制造钢质船舶9艘、880吨位,水泥船487艘、2649吨位。1993年9月,通洋船厂为新加坡客商制造6000吨位的甲板驳“胜利号”下水。是年,因市场水泥船销售萎缩,产量大幅度下降,全市仅生产水泥船101艘、606吨位。通州市水泥制品厂等企业因经营亏损,资不抵债,通过破产清算、资产重组等形式退出市场。1998年,南通蛟龙工程机械厂开发的超节能型DDJ-550型液压式粉喷桩机,被定为国家级新产品。2002年6月,市内最大的韩商独资企业水山造船(通州)有限公司破产清算。2004年9月,由南通蛟龙机械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客商合资组建的南通蛟龙重工发展有限公司建成投产,总投资1.2亿元,主要生产船舶及桥梁重型钢结构,年生产能力6万吨。2005年,在五接镇分别建办南通明德重工有限公司、韩通船舶机械设备(通州)有限公司。2006年3月,平潮镇被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授予“中国船舶钢结构之乡”称号。6月,总投资1.3亿元,以生产重型钢结构为主的南通中瑞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投产。2007年2月,全球首批特大型仓口盖项目在南通蛟龙重工发展有限公司举行启动仪式,开始专业化生产。2008年6月,江苏蛟龙重工集团与德国斯蒂芬那船公司举行首批10艘3200标准箱集装箱船建造合同签约,总造价50亿元,创下南通民营船钢企业单笔签约金额的最高纪录。同月,江苏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首制5.7万吨散货轮(HT009)交船,命名为“MANDARIN EAGLE”,该船长189米,宽18米,高32米,总造价6000多万美元,是通州承建的最大载重量的船舶,也是国内第一条满足CSR规范的5.7万吨散货轮。7月,通州市船舶钢结构商会成立。8月,由江苏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FPSO SEVAN 300 NO.4海上浮式储油平台顺利下水。该平台为直径60米、高27米圆筒式主船体,重量约1.2万吨,是世界上第四条圆筒形海上浮式储油平台,并第一个使用船台滑式下水。至此,全市以明德重工、韩通船舶为代表的船舶修造企业,以蛟龙重工、海通船舶修造、虹波机械为代表的船舶钢结构制造企业,以大通钢业、环宇钢构为代表的房屋钢结构制造企业,以及一批相关配套企业,主要产品已涵盖船舶修造、海洋工程装备、建筑和桥梁钢结构、市政基础设施的管道结构、机械设备、压力容器等多个门类。
至2008年末,全市有规模以上船舶修造及钢结构企业23个,其中亿元企业16个,平均从业人员1.02万人,主要分布在石港、平东、五接、刘桥、四安、平潮、兴仁等镇,当年实现产值84.35亿元,销售收入83.27亿元,利税9.64亿元。船舶修造及钢结构业成为通州工业五大支柱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