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所有制结构

1992年,县内共有国有(包括省属、县属)工业企业101个,村及村以上集体企业1891个,其他经济类型企业7个,还有私营、个体(联户)工业5873个。1993年,开始推行股份合作制,发展外向型经济。1995年末,全市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逐步推行。1998年,全面实施公有资产从企业退出,工业企业的经济成分发生巨大变化,民营经济、“三外”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工业企业所有制结构调整基本结束,年末有工业企业1.92万个,其中规模以上国有企业5个,集体企业26个,股份(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19个,私营企业318个,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70个。至2008年末,公有资产从工业企业基本退出,全市有工业企业2.71万个,其中私营、个体企业2.24万个。在1032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3个,集体企业21个,股份(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121个,私营企业603个,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84个。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主体,外向型经济成为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