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社会化服务
一、服务组织
1993年,全市各乡镇均设有农经服务站、农技站、多种经营指导站、畜牧兽医站、水利站、农机站等集体性质的服务组织,共有各类专业人员1483人。1996年后,随着行政区划调整和机构精简,乡镇农业服务组织也不断进行调整。2005年,各镇的农业服务组织通过整合,将各种农业服务专业人员归并在一起组建成农业服务中心,为农民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供生产、经营、管理等全方位服务。至2009年6月底,全市19个镇级农业服务中心共有各类专业人员391人。
二、信息网络
2000年4月,建立市农业信息中心。11月8日,市农业信息中心开通6110110热线电话,同时创建了通州农业信息网(www.jstzagri.gov.cn)。网站每年为农业企业、农户发布各类农产品销售信息200余条,搜集农业信息500余条,通过网刊传递到基层和农户手中。2004年3月,通州农业信息网被省农林厅评为农业优秀网站。2005年,全市实施农业信息“四电一站”工程建设,对电视、电台、电脑(通州农业网)、电话(农业“110”)原来各自独立、单兵作战的农业实用科技传播方式进行整合,借助互联网联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了信息服务的能力。
三、农民技术培训
通州市每年都以农林技术干部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阵地,帮助广大农民掌握新的农业生产管理知识,邀请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农、林、牧、渔专业技术人员对青年农民进行学历培训,对基层农技人员、乡村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1992—1994年,对东社镇横马村、五总乡塌河边村、忠义乡联合村、骑岸镇平中村的1000个农户培训群体质量栽培、测土配方、稻田立体种养、水生蔬菜、粮棉油菜新品种栽培、生化调控等10项新技术,接受培训户年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
1995年,通州市被确定为省绿色证书工程试点县(市)后,连续4年举办绿证工程和实用技术培训班413期,学习结业2.81万人次,有8035人取得省农林厅颁发的绿色证书,成为农村有文化、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1999年,《通州市绿色证书工程实施及规范化管理》获省农林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3年,为贯彻实施“十扩万亩工程”计划,组织林果、园艺、水产、畜牧、作栽、植保、土肥、种子等专业的资深农技专家成立技术指导团,利用秋播前一个月时间,分赴全市各特色农业区域,因地制宜举办秋播技术培训班,共培训科技专业户18期、3000余人次。
2004年,举办千亩以上农业园区、专业村负责人百人培训,农技推广人员和村干部千人培训,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万人培训的农村科技“百千万”培训工程。全年共培训61期、3556人次。
2006年起,实施《江苏省农民培训工程》项目,至2009年上半年,共培训创业农民7400余人次,发放创业书籍2.5万余册。共举办村级培训班2800余期,培训农民38万人次,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
2007—2008年,实施农业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全市10个乡镇共同承担此项工程,其中50个村建立了新型农民培训学校(点);同时开展15次集中培训与上门指导,共培训农民2000余人次,发放教材4000余册,发放“明白纸”3.2万份,辐射带动周边群众1万余人。
2009年上半年,组建“培训工程百名讲师团”,将富有实践经验的农民高级技术员、农民创业成功人士和乡土人才吸收为讲师团成员,共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4.47万人次,农民创业培训2084人次,农民上网培训422人次。
四、农产品展示展销
1993年以后,通州市多次在省内外举办和参与举办各种类型的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宣传、推销农副产品,提高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1993年至2009年上半年,先后27次参加上海、南京、苏州、徐州、连云港、南通等大中城市举办的农展会,其中2002年以后,一年一度的江苏省名特优农产品(上海)交易会和上海全国农产品新春大联展,通州市共组织30多个企业、200多种产品参加展销,开辟了农产品进入省内外市场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