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投资环境
1992年6月,为改善投资环境,南通县建立城南开发区。1993年11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也是全省第一批省级开发区之一。1995年5月建立通州港区。至1995年末,南通机场和通常汽渡的建成投运、金通公路和新通掘公路拓展、公路黑色化工程建设,构成了全市便利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城乡电话程控化和移动电话开通,部分乡镇水、电、气等配套设施的改扩建,江苏省卫生城市创建以及市民文化、文明程度提高,大大改善通州投资环境,增强对外开放吸引力。1996年开始,通州市陆续在各镇建办民营经济区。2003年8月,苏通大桥工业区成立。同年,坚持优先发展特色重点园区,形成川港和姜灶家纺,兴仁服装、家具,平潮电子元器件,兴东电子信息,先锋色织,张芝山钢丝绳,十总电器8个重点特色工业园区。2006年,为解决载体资源紧缺问题,通州市全力推进“三区三园”(即开发区、苏通大桥工业区、滨海工业区和家纺产业园、电子电器产业园、船舶钢结构产业园)建设,为引进大项目、推动产业集聚提供可持续发展平台。2007年1月,通州滨海工业区成立。市委、市政府着眼新形势,对“三区三园”尤其是“三区”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在基础设施投入、用地指标保障、优惠政策落实和工作班子建设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完成开发区“南区”概念性规划,全面启动“一桥两路”(世纪大桥、世纪大道南延段一期工程、文昌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开发区拆迁移居工程,为大项目进区腾出空间;完成滨海工业区总体规划和路网、管网、电网详细规划,实施土地平整、河道护岸和南北区“四横两纵”道路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明确苏通大桥工业区发展定位,着力打造机械制造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和现代物流产业园。家纺产业园和船舶钢结构产业园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论证。家纺产业园以南通家纺城为依托,实现商贸、流通链式发展;船舶钢结构产业园以沿江高等级公路和长江岸线为核心区,以平潮、五接、平东、刘桥镇为主体,逐步打造成特色产业区。
在大力推进硬环境建设同时,致力于营造良好政策、法制、服务和人文投资软环境。1997年4月17日,参加’97中韩(通州)经贸洽谈会的美国客商、华裔朱中陵女士在和平饭店用完餐,回到下榻的北山宾馆时,发现一枚价值8000美元(折合人民币6.5万元)宝石戒指丢失。得知这一情况后,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及和平饭店员工一起出动,经过1个多小时地毯式搜索,终于在百货商场拐弯处找到钻戒,当朱女士拿出一笔酬金表示感谢时,被婉言谢绝。她当即表示,一定尽早选择好的项目到通州投资兴业。2000年11月9日和13日,通州市分别在中国香港和澳门举办投资环境说明会,会议结束后,不少参会客商纷纷到通州进行实地考察,并就有关项目进行深入商谈。2001年7月10日,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挂牌对外办公,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为重”理念,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建立一条龙服务机制。2002年起,市委、市政府把优化环境作为全市“三项重点工作”之一,先后开展“企业家评环境”“百企千人评环境”“万人评机关”等系列活动,实行行政效能考评、企业检查收费备案等4项制度。2008年,全市加快发展家纺服装、机械制造、电子电器、食品加工、船舶钢结构五大支柱产业,完善配套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大量海内外投资。同时,苏通大桥通车,通州投资环境优势日益凸显。通州市获“2008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称号。此次评选活动由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和世界杰出华商大会组委会共同组织,目的是充分展示各城市投资环境和魅力,为全球工商界提供投资参考,促进各地方政府改善招商引资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活动以各城市在营造招商引资环境方面有力举措和吸引招商引资方面突出成绩作为评定标准。全国共有100个城市获得该称号,通州市位列总榜2008中国城市投资吸引力排行榜第76位,位列子榜中国中小城市投资吸引力排行榜第42位。2009年4月,通州市被世界杰出华商协会授予“2009中国魅力城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