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供电量与电能损耗
一、供电量
1991—1995年,全市年均供电量5.34亿千瓦时,年均递增率(以下简称递增率)14.97%;最高供电负荷12.7万千瓦。1996—2000年,受亚洲金融风暴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供电量增长速度平缓,年均供电量8.05亿千瓦时,递增率8.18%;最高供电负荷19.29万千瓦。2001—2005年,年均供电量12.57亿千瓦时,递增率10.65%;最高供电负荷30.83万千瓦。2006—2008年,年均供电量22.95亿千瓦时,递增率15.13%;最高供电负荷44.27万千瓦。
1993—2008年通州市供电量和最高供电负荷统计表
表9-6
年 份 | 供电量(万千瓦时) | 最高供电负荷(万千瓦) | 年 份 | 供电量(万千瓦时) | 最高供电负荷(万千瓦)
|
1993 | 53564 | 10.90 | 2001 | 112577 | 20.44
|
1994 | 62174 | 12.68 | 2002 | 97824 | 19.48
|
1995 | 67646 | 12.70 | 2003 | 114252 | 21.87
|
1996 | 69666 | 13.88 | 2004 | 137817 | 24.93
|
1997 | 73759 | 14.20 | 2005 | 166244 | 30.83
|
1998 | 75045 | 15.05 | 2006 | 199438 | 37.09
|
1999 | 83682 | 16.67 | 2007 | 235369 | 41.43
|
2000 | 100229 | 19.29 | 2008 | 253713 | 44.27
|
二、电能损耗
1993年后,县供电局逐年进行电网电能损耗计算。1996年,对10千伏至110千伏电网进行分级线损理论计算,为制订降损措施提供技术依据。1998年,线损率统计口径变化,110千伏电网线损首次列入县级供电局统计,线损率指标有所提高。2001年8月,线损率按原口径和全口径两个指标进行统计,原口径售电量包括城镇用户电量、农村综合变压器总表电量和用户专用变压器电量;全口径售电量即抄表到户计费电量,包括城乡用户电量和专用变压器电量。全口径统计时,农村低压配电网线损进入线损统计范围,线损率指标再度提高。2005年,对供电所进行10千伏和400伏线损考核,以降低管理线损。
1993—2008年通州市电网电能损耗统计表
表9-7
单位:%
年 份 | 原口径 | 年 份 | 原口径 | 年 份 | 原口径 | 全口径 | 年 份 | 原口径 | 全口径
|
1993 | 7.35 | 1997 | 6.56 | 2001 | 7.09 | - | 2005 | 7.76 | 12.78
|
1994 | 7.35 | 1998 | 7.65 | 2002 | 7.85 | 12.90 | 2006 | - | 9.63
|
1995 | 7.04 | 1999 | 7.98 | 2003 | 7.85 | 12.90 | 2007 | - | 9.22
|
1996 | 6.90 | 2000 | 7.93 | 2004 | 7.85 | 12.90 | 2008 | - | 9.00
|
说明:自2006年起不再对电网电能损耗率进行原口径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