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运行管理

一、设备管理
管理模式  1997年后,电力线路由南通供电公司按电压等级或线路条次,划分管理区域和权限,实行对口专业化管理,以定期巡视为主,不定期重点巡视为辅;根据线路环境、设备情况及季节变化,必要时增加巡视次数。1997年规定:对威胁人身及设备安全的“一类缺陷”处理不过夜;对设备出力或寿命有影响、可能发展成为威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和人身安全的“二类缺陷”尽快安排计划处理;对人身及设备安全无威胁、且在短期内不可能发展为一二类缺陷的“三类缺陷”,结合维修计划定期处理。1998年,供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试运行。2003年,新版供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正式启用,线路基础台账、测试记录、缺陷管理、检修记录、统计报表等85%以上的管理信息由计算机完成。2004年,安装输电地理信息系统,可随时查找数据和修改编辑输电线路杆塔图片、杆塔经纬度测量数据。2005年,将污染源(化工厂、石灰厂、水泥厂、热电厂)情况登录地理信息系统,描绘电子污区图,为编制运行、检修计划提供依据。2006年,为线路防风筝、防外力破坏,逐步完善线路属地管理,每基杆塔责任落实到属地主人和设备主人。2008年,针对东部部分地区线路鸟害频繁情况,采取安装惊鸟器、加长35千伏瓷横担等措施,有效控制鸟害事故发生。自2009年起,不再新建35千伏电压等级线路,而以20千伏电压等级所替代。2009年,使用工程生产管理系统软件,集输电、变电专业的生产计划、运行、检修、基建、技改、修理于一体,方便电力系统运行和维护。
1995—1998年,分批组织110千伏以上变电运行人员进行仿真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2000年1月,市供电局成立变电操作班,专职从事无人值班变电所倒闸操作和巡回检查。2001年7月,成立变电监控操作中心,采用监控、操作合一管理模式,对无人值班变电所实施运行监控。2002年,启用信息管理生产系统,工作票、操作票、运行记录、设备缺陷、设备台账、交接班等运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同时配备4台红外温度计,应用红外检测设备对变电运行设备进行检测,以便及时发现设备故障。
设备检修  1994年,重点进行二类设备改造、升级工作,更换架空地线、横担和处理线路交叉跨越,二线制线路全部改为三线制运行。1997年,为提高线路安全系数,观果线、银金线等6条110千伏线路直线杆全部采用合成绝缘子。1998年,强调线路检修必须遵守组织、技术、安全措施,并执行自我、班组和工区三级验收制度。2001年起,以确保电网安全运行为前提,对部分输电线路实行状态检修。2008年,在电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完善一系列与工作票、操作票相匹配的检修、检测工作标准化作业指导资料。2009年5月,对运行17年的110千伏灶果线合成绝缘子进行外绝缘爬距调整。
变电设备检修分为临检、预试、小修、大修和设备更新改造等。除临检外,其余检修均按设备修试周期进行,分列在年度、季度、月度检修工作计划中完成。变电检修实行计划检修制度,经综合平衡后统筹安排检修,110千伏及以下变电设备检修(110千伏安主变压器大修除外)由县供电局自主完成。2001年3月开始,对变电设备实行状态检修;列入状态检修的设备有:主变压器、有载调压分接断路器、断路器、互感器、耦合电容器、电力电容器、电抗器、避雷器、电力电缆及母线、隔离断路器等。2008年开始,按照国网省电力系统要求,以新的状态检修管理办法和规范对所有变电设备开展状态检修。
二、安全管理
管理制度  1993年,市供电局将年度安全目标层层落实到部门、班组和个人,形成以个人保班组、班组保部门、部门保全局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电力设施保护实行属地管理,对阻止违章放风筝、及时发现树障和迅速查明线路故障发挥重要作用。1998年起,供电系统各部门、单位建立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制度。2002年,农电安全管理纳入安全供电一体化管理体系。
2006年起,市供电公司每年与各部门、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签订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责任书,与各供电所签订年度电力设施保护责任书。各部门、单位按照公司安全生产目标,层层分解,并将责任落实到班组、个人。2007年,开展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百问百查”活动。2008年,开展有奖征集“我发现的隐患”活动。2009年,开展“无违章现场”活动。
事故预防  1993年后,事故预防措施重点放在防止电气误操作、污闪、继电保护事故、断路器设备事故、接地网事故、倒杆塔和断线事故、人身伤亡、交通事故等方面,为现场作业人员配备电子表式近电报警器,110千伏中间杆启用悬挂合成绝缘子,变电所进行无油化改造等。2000年,根据国家电力公司关于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25项重点要求,市供电局将其中与供电企业密切相关的12项重点要求实施任务分解,纳入企业防止事故发生常态管理,部署安全性评价工作,以全面真实地反映生产设备、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客观情况,消除影响安全生产重大隐患,规范安全管理各项行为。2002年起,着力加强应急机制建设,制订各种应急预案,特别是重要节日、重大活动和特别时节、特殊运行方式下的各式应急预案,并适时进行反事故演习和消防演习。2005年,全市安装各类触电保安器逾40万个,农村用电设备均在保护器保护范围内。
截至2009年6月30日,全市供电实现连续安全纪录3706天。2008年,市供电公司被江苏省电力公司评为安全生产先进集体。